(本章未完,請翻頁)
拜高友,功夫日趨成熟。學就一身本事,徐干毫不驕傲,為人慷慨,如遇戰事,勇猛無比。得知班超(班超,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今陜西省咸陽市)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奉旨西征時,主動上奏,請求協助班超平定西域,于是,朝廷任命徐單為假司馬,率領緩刑犯人和志愿將士一千余人,跟隨班超,擊敗蕃辰,斬殺千余人。后朝廷又提升徐單為軍司馬,同班超一起攻破烏孫。從此,西域五十余國都納入漢朝屬國的版圖之中。
卷之124甲午太歲章詞將軍
甲午太歲章詞將軍,章姓名詞,字文粹,生于明代涇縣(今安徽省涇縣),甲午年當值之神,六十甲子神之三十一,道教信奉的趨吉避兇之本命神,掌甲午年運程與禍福。
章詞自幼學習儒家五經,精通文章,有才能,有謀略,尤其對《詩經》,有許多個人之獨立見解。章詞為人穩重,熱心教人,以身作則,反對浮躁、淫靡。在任福寧州(今福建省霞浦縣一帶)訓導期間,勸導百姓勤奮務農,每年都獲豐收。當時有倭寇來侵犯的警報,福寧州的城門關閉。城外想躲避倭寇災禍的百姓都被關在城門之外。章詞不顧阻擋,親自開城門,身體力行將城門外百姓全部放城內,大批百姓得以生存。章詞卒于任內,出殯時,百姓不計路途遠近自發趕來與其送行。
卷之125太歲管仲將軍
丙申太歲管仲將軍,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史稱管子,生于春秋前期齊國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中國古代著名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丙申年當值之神,六十甲子神之三十三,道教信奉的趨吉避兇之本命神,掌丙申年運程與禍福。
管仲幼時家貧,與鮑叔牙游。管仲三仕三次都被國君免職,鮑叔牙不以為不肖。管仲三戰三走,鮑不以為怯。管仲幽囚受辱,鮑不以為恥。并且向齊桓公推薦管仲任齊國擔宰相。管仲根據齊國地處濱海的自然條件,提出治理國家一定要讓百姓定居,管理人才要不斷選拔,制訂法律要采用合適的條文,掌握軍隊要同內政結合起來,收取賦稅要區分田地的肥沃和貧瘠而分別征收。積累國家的財富,使國家強大,軍力增強,與百姓同愛好、共呼吸。對外則以禮相待,用德行來招撫遠方的國家,尊敬他國國君,抵御蠻夷入侵,團結各方諸侯。齊國就強大起來,成為諸侯中的霸主。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卒,葬于山東臨淄牛山北麓,齊國遵其政,常疆于諸侯。管氏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存《管子》,有其遺說。后人建造管仲紀念館,清康熙年間,道教全真第九代宗師王常月奉旨重修白云觀,建元辰殿,供奉六十甲子,管仲被奉為丙申太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