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桓自幼就樂于讀書,且志向高遠,注重自身品節修養,自身節簡而樂,
(本章未完,請翻頁)
幫他人。宣德年間(公元1426—1435年),鄔桓任溧陽縣縣丞(今江蘇省溧陽縣)。在任期間,扶助弱小,壓制強暴,去除腐敗,減少社會不良弊端。溧陽賦役得到平均分攤,官吏們不敢狼狽為奸。溧陽的百姓家家安居樂業。鄔桓任期屆滿離任之際,上千名百姓到官衙內要求鄔桓留任。于是,朝廷升鄔桓為知縣,而鄔桓為官也更加勤奮。鄔桓最匆卒于任內。溧陽的百姓思慕鄔桓的恩德,其高節名垂千古,百姓思慕不忘。
卷之121辛卯太歲范寧將軍
辛卯太歲范寧將軍,范姓名寧,字武子,生于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東,南陽縣一帶),東晉經學家,辛卯年當值之神,六十甲子神之二十八,道教信奉的趨吉避兇之本命神,掌辛卯年運程與禍福。
范寧乃《后漢書》主筆范曄祖父,范寧推崇儒學,反對何晏、王弼等的玄學,曾曰:“時以浮虛相扇,儒雅日替。寧以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紂”。所撰《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傳》注解,阮元收入《十三經注疏》。范寧以著《榖梁傳集解》名于世,其《春秋》學以《榖梁》為主,但他較鄭玄在春秋三傳的評價更進了一步。鄭氏持肯定三傳長處,范寧則認為三傳各有其短,范寧在《榖梁傳集解序》中以為:“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谷梁婉而清,其失也短;公辯而裁,其失也俗。”范寧為人才氣豪邁,篤學通覽嫉惡虛浮。任余杭令,興學校,養生徒,風化大行。遷臨淮太守(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封陽遂鄉候,為豫章太守(今江西省南昌市),大設癢序,遣人往交市盤石,以供學用。資給眾費,一出私祿遠近至者千余人,諷誦之聲,有若齊魯,開豫章好經學之風。
卷之122壬辰太歲彭泰將軍
壬辰太歲彭泰將軍,彭姓名泰,生于明代鳳翔(今陜西省鳳翔縣),壬辰年當值之神,六十甲子神之二十九,道教信奉的趨吉避兇之本命神,掌壬辰年運程與禍福。彭泰,自幼聰明機智,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中進士,任侍講。彭泰勤于政務,動以古人自勵,剛正不阿,居官如助衣,生活與百姓同樣淡泊而樸素。始未第時,彭泰曾經聘鄉中貧苦家庭的女兒為妻子。考中進士以后,彭泰家中視親家貧窮粗陋,又鄙稱原聘貧家女相貌丑陋,企圖解除婚約,為彭泰另謀高親。彭泰得知后,堅決不同意,最后,堅持同原聘貧家女成婚。夫妻恩愛甚篤一生。
卷之123癸巳太歲徐干將軍
癸巳太歲徐干將軍,徐姓名干,又名單,生于漢代陜地平陵(今陜西省咸陽市西北),癸巳年當值之神,丁亥六十甲子神之三十,道教信奉的趨吉避兇之本命神,掌癸巳年運程與禍福。
徐單自幼習文練武,起五更,爬半夜,什么累都受,什么苦都吃。訪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