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144甲寅太歲張朝將軍
甲寅太歲張朝將軍,張姓名朝,生于明代如皋(今江蘇省如皋縣),甲寅年當值之神,六十甲子神之五十一,道教信奉的趨吉避兇之本命神,掌甲寅年運程與禍福。
洪武(公元1368--1398年)初年,明朝設置黃平所(今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張朝從貴州衛千戶改任黃平軍政修舉。張朝天資穩重,待人誠懇,慷慨大度,智勇雙全,長衣皂甲,坐下青馬,手執鐵質簡冊,英姿颯爽,出入敵陣,往來如飛,猶如平地,一夫獨當百萬之軍。張朝善于操練軍隊,鍛煉士卒,預測敵情如掌上觀紋,雖不敢比太公、諸葛,但也稱得上神機妙算。通過張朝強兵嚴治之努力,使盜賊無處藏身,故黃平境內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卷之145乙卯太歲萬清將軍
乙卯太歲萬清將軍,萬姓名清,字仕廉,生于元代建昌南城(今江西省南城縣),乙卯年當值之神,六十甲子神之五十二,道教信奉的趨吉避兇之本命神,掌乙卯年運程與禍福。
萬清性格沉靜而穩重,極其注重個人之志向和節操。從進士遷為樞密院使。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7年),鎮守建昌路總管府。辛丑年(公元1361年),社會動蕩,烽煙四起,天下打亂。元察罕帖木兒大舉進攻山東。陳友諒將張定邊陷吳安慶;李明道攻吳信州,大敗被俘。徐達、常遇春等西上,收復安慶,進破江州。陳友諒退往武昌,部將丁普郎、傅友德降吳。萬清棄任回到老家。洪武(公元1368—1398年)初年,萬清隱退避亂到閩地(今福建省內)。明太祖朱元璋多次征召萬清,萬清都以“一女不嫁二夫,一個臣子不在二朝為官”的理由加以拒絕。后來,明太祖派人去征召,將其貶為和州知州(今安徽省和縣一帶)。萬清不就而卒。
卷之146丙辰太歲辛亞將軍
丙辰太歲辛亞將軍,辛姓名亞,字公義,生于隋代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丙辰年當值之神,六十甲子神之五十三,道教信奉的趨吉避兇之本命神,掌丙辰年運程與禍福。
開皇(公元581--600年)初年,辛亞被授宣納中士的官職,征討判亂,升遷為掃寇將軍。辛亞保護邊境平安,還對牧馬人進行檢查處理,將檢獲的十萬余匹馬收編作軍用。
辛亞曾任岷州(今甘肅省岷縣一帶)刺史。岷州的風俗畏懼瘟疫,家中如果有人得病,全家人都要避開,致使病人缺乏治療,無人照顧,大多病死。辛亞為了改變當地民俗,將凡是有病的人,都用車送到衙門,安置在聽事廳走廊上,以致走廊人滿為患。辛亞自己設一個床鋪,日夜守侯在聽事廳里,并且將自己所得的官俸薪資,全部拿來購買藥物。故而病人大多獲得痊愈。愈后,辛亞還召見痊愈病人的家屬,講清照顧病人的道理。病家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子弟都表示慚愧,對辛亞的仁政表示感謝后,才與痊愈的病人一起離開衙門。全境的百姓都稱呼辛亞是“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