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207應龍
應龍,又稱黃龍、飛龍、真龍、祖龍、應時之龍、應德之龍、天元應龍、元始黃龍,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最古老的龍,龍族之祖先,鱗蟲之長。《荊州占》曰,應龍乃天神太一之妃,《云笈七簽》曰為天之后妃、女王星。中斗七宿之神,掌風雷、雷雨,天下水仙、水神、河伯之屬,司四季、司中岳、司中土、司黃河、江、漢、淮、濟之水、司黃帝之子孫、司倮蟲三百六十。
應龍乃黃帝駕前一員女性大將,擁有翻天覆地本領,曾數次下凡為伏羲送上河圖,帶女媧朝見天帝,又化身老龍,假名為吉,教導炎帝神農,當她授課之時,九天之上的所有仙、靈都會聽她傳道,可謂眾神之師。黃帝蚩尤大戰時,為助黃帝爭帝殺蚩尤。大禹治水時以尾畫地成江、開辟龍門,立下赫赫戰功。應龍不僅斬殺蚩尤、夸父,但力戰勝虎、豹、熊、羆四獸,開長江助禹治洪水救黎民。《山海經·大荒北經》云:“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卷之208無支祁
無支祁,又稱支無祁、無支奇、無支祈、巫支祁,上古神獸,淮水水神。傳說無支祁形似馬猴,縮鼻高額,白頭青身,金目白牙,頭頸長達百尺,力氣超過九頭大象。身體矯健,搏擊、跳躍、奔跑、攀爬,輕利倏忽,大腦反應也十分迅速,能吞人言,善于詭辯,辨識江淮主深淺與濕地距離。
《古岳瀆經》載,大禹為治水,三過桐柏山(河南與湖北兩省邊境)均遇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山石號叫,樹木驚鳴,土伯壅川,天老進兵,阻止治水。禹怒,召集百靈,授命夔龍,桐柏等山君長稽首請命。禹因囚鴻蒙氏、章商氏、兜盧氏、梨婁氏,乃獲準渦水神,名無支祁。雙方激戰于桐柏山下。大禹連連敗北,后應龍助戰活無支祁。鴟脾、桓胡、木魅、水靈、山妖、石怪等數以千計妖兵妖將,欲奪回無支祁。禹命人用鐵索鎖頸,金鈴穿鼻,鎮壓在淮陰龜山腳下,從此淮水才平靜地流入東海。禹命人用大鐵鏈鎖住無支祁的頸子,又把他的鼻孔穿上銅鈴鐺,然后把他壓在淮河南邊的龜山腳下。
卷之209冰夷
冰夷,又稱馮夷、無夷,水族圣女烏絲蘭瑪之女、土族少黃帝姬遠玄胞妹。水族黑帝汁光紀義女。水族十仙之首,鬼國少主。古代中國神話中黃河水神,一說法認河川之神通稱。
傳說冰夷并非神龍,人面,乘兩龍。通身紫衣,時而黑衣。白發。藍(黑)眸。以三十六只銀環為武器。曾御使奇形月牙長戈。真氣陰而凌厲,深得玄水真氣之三昧。《山海經·海內北經》:“從極之淵,深三百仞,維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兩龍。”郭璞注:“冰夷,馮夷也。”《史記》張守節正義云:“河伯,姓馮名夷,浴于河中而溺死,遂為河伯。”
傳說
(本章未完,請翻頁)
應龍助黃帝斬殺蚩尤、夸父后,因為消耗過大而無法回天,故在南方廣降甘霖,但隨著黃帝在荊山鑄鼎功德圓滿,應龍的法力也已恢復,黃帝成仙便騎著應龍上升天界,黃帝成了中黃太一君,為一方天帝,而應龍則被冊封為“司四季、司中岳、司中土、司黃河、江、漢、淮、濟之水、司黃帝之子孫”的大神。這一冊封卻惹怒了河伯冰夷。冰夷上天與應龍交戰,應龍降服了冰夷,應龍熟悉當地地理在洪水泛濫之時,以龍尾為大禹疏通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