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五岳大帝之一,南岳衡山主神,掌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鱗甲水族變化諸事。
《史記·封禪書》稱漢武帝元封(公元前110—104年)五年((公元前106年)登禮潛之天柱山,號日南岳。此南岳非今之湖南南岳衡山,而是指今天的安徽天柱山,當時也稱潛山、衡山,在隋以前被列入五岳。后隋文帝始復以衡山為南岳。《歷代神仙通鑒》卷四云:“(元始日)伯益即南岳后身,為慶華注生真君,主于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鱗甲水族變化等事。”《云及七簽》云:“服朱光之飽,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龍,領神仙七萬七百人。霍山為其儲君,青城山為其丈人,廬山為其使者。其所服之袍、所乘之龍為赤色,這是因為,與南相對的顏色,正是赤色。”《癸辛雜識》云:“衡岳之廟,四門皆有會郎神,唯北門主兵。朝廷每有兵事,則前期差官致祭。”
卷之227三山正神炳靈公
三山正神炳靈公,全稱“雷火都元帥統攝三山炳靈仁惠帝君”,又稱炳靈公、炳靈王、泰山三郎、炳靈太子,南岳大帝之三子,道教重要神之一
傳說泰山腳下,樵童牧豎打獵時偶能遇一貴人,騎從華麗,有如侯王。朱梁時,大將葛周鎮守充州,舉家游泗亭。葛周子十二郎,其妻貌美,拜過神祠后精神失常,連夢三郎前來同床。
唐之前三山正神炳靈公以惡人形象示人。后唐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進藥,小康,應僧之請,封泰山郎為“威雄將軍”。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封為炳靈公。《宋朝會要》曰:“廟在兗州泰山下,即泰山神三郎也。后唐詔封威雄將軍,大中祥符七年十月十五日,詔封威雄將軍為炳靈公。”
卷之228椒圖
椒圖,鱗蟲之長祖龍九子之九子,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神獸,古代神話傳說龍之一種。
椒圖性好僻靜,身似蝸牛,背有螺殼,頭腳如龍,有外敵入侵巢穴,閉緊殼口,人們用于大門上輔首銜環,寓“緊閉”之意。
椒圖多鎮守家門,孤魂野鬼,妖魔鬼怪,總想悄悄侵入。椒圖猙獰面目,斥退每一個妖魔。正因椒圖性好僻靜,忠于職守,故由它看護大門,以求鎮守邪妖,求保平安。
《升庵集》四云:“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屭赑鴟吻之類也。椒圖其形似螺螄,性好閉故立于門上,詞曲門迎駟馬車戶列八椒圖,人皆不能曉。今觀椒圖之名,亦有出也見菽園雜記,又按尸子云法螺蚌而閉戶,《后漢書·禮儀志》殷以水德王故以螺著門戶,則椒圖之似螺形信矣。”
卷之229鐵拐李
鐵拐李(公元前363--291年),又稱李鐵拐、李凝陽、李洪水、李玄,自號李孔目,生于巴國津琨(今重慶市江津區石門李家壩),中國民間傳說及道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