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將其種子傳到人間。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天咫》中曰:“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一說,隋唐時西河道士吳質,泄露天機,其師命去月亮砍桂樹。吳質因禍得福后來人稱為吳剛,奉為月宮仙人。又說南天門吳剛和月宮嫦娥要好,因常與嫦娥相會,疏于職守故玉皇大帝一努之下,將其罰到月亮砍一棵大樹,如砍不光此樹,永不重返南天門,更不能與嫦娥相會。
卷之297精衛
精衛,本名女娃,炎帝小女,神話中神鳥,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人物。
炎帝作為早期華夏族主干首領,自然不能在家陪伴妻女,幼小女娃只能獨自外出玩耍。經常不在家,女娃只能獨自玩耍。一日,女娃獨自駕一葉扁舟向東海太陽升起之歸墟之區域駛去,然不幸的是,女娃還沒有看到日出,突狂風大作,惡浪滔天,小舟瞬間被大海吞沒,女娃沉入大海,再無返回。
女娃死后,其魂靈化作一只小鳥,花頭、白嘴、紅爪,并發出“精衛、精衛”之鳴叫聲,人們稱此鳥為“精衛”。精衛發誓要填沒奪她性命的東海,此后人們經常看到一只精衛鳥,從西山銜一粒小石子,或一段樹枝,飛到東海。《山海經·北山經》云:“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精衛成年累月,往復飛翔,從不停息其填海信心,后與一只海燕結成伉儷,生出許多小鳥,雌的像精衛,雄的像海燕。子子孫孫之小精衛,從未間斷女娃銜石填海之誓愿,直到今天。
卷之298夸父
夸父,中國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人物。傳說在黃帝時期,北方大荒中,有座成都載之的大山,山林深處,世代居住著幽冥之神后土子孫,稱其曰夸父族。夸父族乃神中巨人,力大無窮,志力堅強,氣概非凡,古道熱腸,勤勞勇敢,與世無爭,自在逍遙。其首領夸父乃后土之孫,信之子。
首領夸父突發奇想要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之地,夸父在烈日灼烤下,七竅如燃燒,口渴難忍,至黃河邊,一氣喝干黃河之水,又喝干渭河之水。還覺不夠,于是去北方喝大湖之水。還沒趕到大湖,半路渴死了。夸父丟棄的手杖被血肉浸潤,化為桃林。《列子·湯問》云:“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夸父追日行為乃為一種大無畏的精神,雖脫離正確認知,但反應出原始社會人們心靈純潔,思維簡單。成語“夸父逐日”,出自此典,用以比喻人不自量力。也用來比喻人矢志不移、努力不懈、頑強拼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