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去。佛陀成道第三年后從摩竭陀國回到故鄉迦毗羅省親時,羅侯羅竟不認識。佛陀為羅侯羅剃度,拜舍利弗為戒師。
初入佛門,羅睺羅仍然十分頑皮,喜歡捉弄人,被訓斥曰:“出家做沙門,不重威儀,戲弄妄言。結果誰也不愛護你,珍攝你,到了命終的時候,還要墮在三惡道中。”情真懇切、嚴厲教誡,使羅睺羅善根萌發,改正錯誤,重新做人。一天聽法回來,房間被比丘占去,時又滂沱大雨,無處躲藏,只好到廁所坐禪。蛇洞被淹沒,紛紛逃出,威脅著羅睺羅。佛陀聞知佛知道將其喚到自己房內。
一次隨舍利弗于王舍城乞食,一潑皮將沙子置于缽內,并用木棍擊頭。聽舍利弗之導教,平服心境,洗去血污。羅侯羅二十歲成道,嚴守戒規,被稱謂“密行第一”阿羅漢。
卷之011須菩提
須菩提尊者,又稱蘇補底、須扶提、須浮帝、藪浮帝修、浮帝、須楓,出生于婆羅門教家庭,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長者鳩留之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解空第一著稱。
須菩提生長于極富有家庭,父母對他是萬分的愛護,父母提供其大量金錢,但須菩提從不用此享受,而是用于救濟衣食無著之貧困人口。甚至于在街上遇到衣不蔽體的乞丐,將自己的外衣脫下施舍,經常穿著內衣、短褲跑回家。樸實善良之另一面。須菩提樸智慧超群,然性惡劣,嗔恨熾盛,為親友所不齒,故遁入山林。須菩提從聽法鄉人之云,說佛陀乃一切智人,其智慧,空前絕代。其父親及其他家庭成員一改傳統的婆羅門教信仰,而皈依佛陀。
佛陀是人們傳說的那樣嗎?一天夜晚,須菩提偷窺佛陀。須菩提獨自走到佛陀說法之地方,佛陀坐于高高法座之上說法,跪著千萬聽眾,而佛的身后放出耀眼光芒。須菩提正式皈依佛陀。須菩提皈依佛陀后,恬淡自在,時時于空三昧解脫者之境界里。修道、弘化,每日忙于普利群生。解空的須菩提,其心境、胸襟如此闊達,眾比丘欽佩有佳。
卷之012彌勒佛
彌勒佛,姓彌勒,名阿逸多,又稱大肚彌勒、未來佛、強巴佛、邁達拉佛、彌勒菩薩、彌勒尊佛、阿逸多菩薩、彌勒菩薩摩訶薩,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大乘經稱阿逸多菩薩摩訶薩,居欲界第四天“兜率天”內院,世尊釋迦牟尼佛之繼任者,中國大乘佛教八大菩薩之一,未來娑婆世界教主。
彌勒原出身于婆羅門家庭,后成為釋迦牟尼佛弟子,先于佛入滅,上生于兜率天內院,經四千歲(據稱相當于人間五十六億七千萬歲)后下生人間,于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廣傳佛法。彌勒佛被授記為釋迦摩尼佛之繼任者,56億年或840萬年后,將在“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唯識學派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