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048挖耳羅漢
挖耳羅漢,又稱那迦犀那尊者,居古印度半度坡山上,釋迦牟尼佛之弟子,佛教十八羅漢第十二位。那迦中文譯為龍,犀那譯為軍,那迦犀意謂有如龍軍隊,一定法力很強大。
挖耳羅漢,曾是一名論師,以論“耳根清凈”而聞名遐邇,故稱挖耳羅漢。所謂“耳根”,乃因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六根清凈者,即斷除由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所引起的欲念,以達到無煩無惱的境界。佛教中除不聽各種淫邪聲音之外,更不可聽別人的秘密。所謂“清凈”,乃心境一如,不受外界干擾,佛教為遠離惡行與煩惱。“靜”非彼“凈”,“靜”意在“外”,而“凈”在“內”,修“清凈”,得意閑逸自得,怡神通竅,橫生妙趣,意味盎然。
卷之049布袋羅漢
布袋羅漢,又稱因揭陀尊者、因羯陀尊者,與其眷屬一千三百阿羅漢居于廣脅山中,護持正法,饒益有情,釋迦牟尼佛之弟子,佛教十八羅漢第十三位。
布袋羅漢,生于中印度一首相之家,乃首相之獨子,其生活之優越是不難想象的,但布袋羅漢卻沒有因此而貪圖享受富裕生活,一心向佛。力排家庭成員之反對,幾經努力,終在國王幫助下皈依了佛陀。因常背一個布袋,時時笑口常開,故稱布袋羅漢。一說,布袋羅漢乃古印度一捕蛇人,常攜帶一個布袋進山捕蛇,捉蛇后拔去毒牙放生于深山,以免行人被蛇咬傷而喪命。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故稱布袋羅漢。布袋羅漢與一千三百名阿羅漢居住于位于藏地西部,恒河、印度河、薩特累積河等水源充足之岡底斯山上。釋迦牟尼佛和他的五百羅漢講述業力因緣的佛法。尊釋迦牟尼佛敕,永不圓寂,生活于世間扶持、弘揚釋迦牟尼“金色的”教法。
卷之050芭蕉羅漢
芭蕉羅漢,又稱伐那婆斯尊者,梵文為“雨”之意,釋迦牟尼佛之弟子,藏傳佛教十六尊者中第三位,佛教十八羅漢第十四位。
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瓢頗大雨之際,一個男嬰出生,此男嬰就是日后的芭蕉羅漢,因于大于滂沱時出生,故其父親取名為“雨”。
芭蕉羅漢隨釋迦牟尼出家后,沉靜有禮,謙虛好學,靜心聽講,閉目深思,修成羅漢正果。由于喜在芭蕉樹(芭蕉,印度比較常見的植物。芭蕉科、芭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長圓形,先端鈍,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葉柄粗壯,花序頂生,下垂;苞片紅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離生花被片幾與合生花被片等長,頂端具小尖頭)下用功修行,故名芭蕉羅漢。
芭蕉羅漢與自眷屬千四阿羅漢多分住在可住山中。受佛敕,不入涅盤,常住世間,以濟度眾生。
卷之051長眉羅漢
長眉羅漢,又稱阿氏多尊者,梵文為“無比端正”之意,釋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