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071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意謂“光”、“陽焰”。又稱斗姥元君、摩利支天女、積光佛母、摩利支天菩薩、摩利支天佛母光明佛母,藏傳佛教說是隱身和消災之保護神,二十一度母之一,佛教護法神二十四諸天之一,職掌除障及予樂。
摩利支天具有隱形自在之神通力,天威力巨大,日天無法見到他,而他能見到日天。常隨從日天,在其前疾走如風,遍巡視天下。因具有隱形之通力,無人能見,無人能知,無人能害,無人欺誑,專當護國安民之事,能救蕓蕓眾生于危難水火之中。摩利支天,端莊之菩薩相,二臂與多臂之化現,身如閻浮檀金色,光明如日,頂戴寶塔,若天衣彩裙,以腕釧、耳當、寶帶、瓔珞,及種種雜花莊嚴。三頭八臂,三面各具三目,正面寂靜而含笑,右面深紅,半喜憎相,如蓮華寶有大光明,左面暴怒,或作猛豬相,口出利牙。發髻高束,坦胸露腹,頭戴五佛冠,身著天衣,項戴珍寶瓔珞。她的右四手從上到下依次分持金剛橛、箭、寶劍、金剛杵,左手依次分持拂塵、弓、套索、無憂花枝,雙足跏趺于七豬車寶座之上。
卷之072娑竭龍王天
娑竭龍王天,又梵音譯娑竭羅、娑伽羅,簡稱娑竭、娑伽,意謂成海,管理水蛇之海王,佛教護法神二十四諸天之一,
娑竭羅龍王,八大龍王之一,因其所住之海而得名。居龍宮大海底,縱廣八萬由旬,七重宮墻,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皆以七寶嚴飾,無數眾鳥和鳴。傳說娑竭羅龍王小公主聰明伶俐、善根深厚。一天,文殊菩薩端坐于千葉大蓮花之上,出現在娑羅竭龍王的宮中,代表佛陀宣說微妙之法理,八歲的龍女慕思佛陀,故文殊菩薩帶之靈鷲山禮拜佛陀。時龍女身上有一顆寶珠,用雙手捧送佛陀,佛陀接受以后,龍女曰。“請你們運用神力觀看,我馬上就能成佛,比獻珠時間還快數倍!”言畢,大眾見龍女忽變為男子,具足菩薩萬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于大寶蓮華中,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普為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蓮花面經》云:“佛言阿難,此閆浮提及余十方所有佛缽及佛舍利,皆在娑伽羅龍王宮中。”
卷之073緊那羅天
緊那羅天,又稱樂天、緊捺羅、緊陀羅、甄陀羅、“真陀羅真陀羅、監齋菩薩、妙音菩薩、大圣緊那羅王菩薩,意謂音樂天、歌神,佛教護法神二十四諸天之一。
緊那羅天,原為印度神話中之神,后被佛教吸收為八部眾之第七位。緊那羅天有男女之分,男性人身馬頭,或者馬身人頭,似天非天,出自梵天之腳趾。女性乃迦葉波之子,相貌端莊,聲音絕美為天上的歌手、樂神。佛教傳說,緊那羅住在子吉羅娑山上財神俱毗羅的樂院里,能彈琴,會唱歌。《華嚴經探玄
(本章未完,請翻頁)
記》卷二云:“此神形貌似人,然頂有一角,人見而起疑,故譯為疑人、疑神。彼具有美妙的音聲,能歌舞。”相傳在中國佛教里,遭到強盜的搶劫騷亂,三寶道場面臨危害,時守寺之僧人無計可施。正在危急之時,由廚房跑出一位火頭師傅,手一把大鏟子,大喝道:“吾乃緊那羅菩薩王也!”眾盜嚇得四散奔逃。盜賊雖散,但這火頭視同兒戲也不見蹤影。后傳說為緊那羅菩薩之化身顯現,故奉為“監齋使者”。監齋菩薩有三,持法法身、護法法身和妙法法身。法身袒胸赤腳,手握燒火棍,武士之威風凜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