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完了各種小干貨,主要任務就是給兩姐妹買衣服。內衣、毛衣不難,可是外套犯了難。集市上小小的服裝攤不少,兩姐妹喜歡的也不少,但在夏青和李小午的眼里,衣服檔次實在太差了,樣式倒也罷了,關鍵是材質和做工簡直一塌糊涂。
五個人從市頭直走到市尾,才在一個小小的巷子口發現了一家亢州四季青服裝城。當然,所謂的服裝城也只有小小的三個店面,四個女孩子在里面大呼小叫,一件一件的給兩個妹妹試衣服。夏青還好,李小午滿滿的鄙夷。
老板娘是一個三十來歲,打扮入時的少婦,滿心腹誹,卻又忍了下來。
她是見過世面的,夏青的穿著倒也罷了,李小午拎了一個普拉達的包包,身上的衣服是正宗的香奈兒,一條愛馬仕的絲巾,手指上一個卡地亞鉆戒,足以證明此女非富即貴,不是那種在外面賺了點小錢的暴發戶或小三。
她在打量張慕,張慕的穿著雖然不錯,但說不上有多高貴,實在無法把他和李小午聯系起來。她不是沒見過本地女孩子把一些小開帶回家的,但如張慕這樣的人帶兩個貴女回來的,確實不多見。
“有本事也不該來我這樣的小店炫!”老板娘在心里不停腹誹,但頃刻間她就高興起來了。兩個妹妹挑了四件衣服,老板娘一咬牙報了個兩千五百元的價格,李小午刷地把錢付了。張慕和其余三人目瞪口呆,想還個價都來不及。
“小午姐姐,千萬別跟我媽說這些衣服這么貴,否則我媽會念叨我一年。”心怡有些局促。
“嗯,加起來兩百元。”李小午覺得這兩千多塊花得值,她第一次在夏青面前妥妥的拿分。
從衣服店出來后,對面一座古建筑引起了李小午的興趣。門面是古代大戶人家后門的樣子,門口一對小小的獅子,只是久經歲月,面目被磨的非常模糊。青石板的臺階和門檻,同樣被打磨得十分光滑。墻面已看不出原來的顏色,綠色的苔蘚在角落里長的很長,一直延伸到屋檐。檐下的椽子也都發黑,只有一塊匾卻是很干凈,可辨出是“銀鋪”兩字。
店里明顯沒有什么生意,與街面上的熙熙攘攘形成鮮明的對比,門口一個十多歲的小女孩拿著一個鐵錘,在一塊鐵帖上叮叮當當地敲打著一根銀條子。
五個人走進去,鋪子的前半部分完全是老式的徽派建筑格局,里面的梁和柱子隱隱都透著黑色,一看就知道已經過了漫長的歲月。
再穿過一道門,突然間豁然開朗,里面竟然有一個大大的天井,完全隔絕了市場里的喧囂,天井連著并排的三間屋子,里面滿滿的各種銀飾,這才是這個銀鋪真真的店面所在了。
眾人都不由的嘖嘖稱奇,絕對想不到這么小的一個門面,里面卻是別有洞天,銀鋪的掌柜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小老太,為人和藹的很,見五個人進來,就開始了熱情的接待。
“這家店在我第一次到集市的時候就有印象了,可我也從來沒進來,想不到里面有這么大。”張慕嘆道。
夏青對古建筑很是喜歡,她對小老太猜道:“這間房子應該是清代建筑了,估計有兩百年以上的歷史了。”
“小妹妹好有眼光,我也不知道這建筑多少年了,只知道祖上原來是BJ人,崇禎十五年,為避大順之禍遷居于此,然后就一代代打造銀飾,一直到今天。”小老太笑瞇瞇的糾正。
“崇禎十五年,應該是16幾幾年吧,這么說這房子將近五百年歷史了,實在了不起”夏青此話一出,眾人都贊嘆不已
“倒也沒這么久,這房子是雍正時造的,前段時間還正父的人過來要給這里申請古建筑保護什么的。”小老太糾正道。
“那么說也有三百多年了吧,工匠精神不獨歐洲才有,在國內的江湖之遠同樣藏龍臥虎。”李小午不由感嘆道。
五人慢慢看著店內的琳瑯滿目,不時問出一兩個問題,小老太絲毫不厭其煩,一一細細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