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防御作戰時,我們經常會受到越軍大口徑重炮的襲擊,對部隊造成的傷亡很大。”
“按理說,當時我們的火炮無論在口徑、數量和射程上都掌握了絕對優勢,而且我們還裝備了英國人的齊伯林反炮兵雷達,所以每次越軍偷襲以后,我們的炮兵就會立刻根據彈道進行反壓制。”
“可是令人蹊蹺的是,越軍的偷襲反而越來越頻繁,而且是那種口徑在200毫米以上的重炮,這種重炮殺傷力極強,即使躲在單兵貓耳洞內,也會因為沖擊波造成重大傷亡。”
“為了搞清楚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上級命令我帶著部隊深入敵后偵察,于是我們就帶著原來的那個班一起出發。”
“一開始的時候很順利,因為我們都穿了越軍的服飾,而且絕大部分戰士都能聽懂越語,也能簡單的講一些越語,越軍顯然沒有防備到我們會深入他們境內進行活動。”
“我們沿著雷達所顯示彈道的位置,一直深入到越南境內超過十公里遠的地方,才找到了對方的炮兵基地,可是雖然發現了炮兵基地,我們卻發現我方完全無能為力。”
“因為這個炮兵基地當時裝備了十八門蘇聯人援助的被稱為“郁金香”的240毫米重型自行迫擊炮,也是全世界在役的口徑最大的迫擊炮,這種迫擊炮在發射專用的增程炮彈時,射程可以達到二十公里。”
“越南人就是根據這個特點,特別在一座山坡的反斜面修建了一個炮兵陣地,利用迫擊炮特有的彈道,繞過山坡對我軍發動襲擊,而我軍反擊的火炮卻全部轟炸在正斜面上,根本無法對炮兵陣地造成損傷。”
“而當時我軍根本沒有同等口徑及射程的迫擊炮可以對這個陣地造成損傷,想要炸掉這個炮兵陣地,我們的炮兵至少要推進到越南境內四到五公里,而這顯然不可能。”
“可是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機會,此前我們偵察行動一般都在邊境交叉地方進行,越軍根本沒有想到我們的部隊會深入后方十公里之遠,所以他們軍火庫的防御十分松懈。”
“所以我們決定進行一次大膽的襲擊,直接摧毀對方的軍火庫,徹底毀掉敵軍的戰斗潛力。”
“我們選擇在黑夜發動襲擊,戰斗之初很順利,敵人根本沒想到這么遠的后方會遭到襲擊,他們不知道襲擊者來自那里,數量有多少,而且他們主要把防御力量放到了我軍的正面,后防十分空虛,短期內無方集結有效的力量。”
“所以我們很快攻入了軍火庫,并抵達軍火庫邊上,還繳獲了一份很有價值的情報。”
“但是也有一個壞消息,背著電臺的戰友被敵人的手榴彈炸個正著,人犧牲了,電臺也被毀掉,我們掌握的情況和信息根本無法及時傳遞出去。”
“而敵人也不愧是作戰多年的老部隊,他們很快從我們的火力中聽到我們只是一支小部隊,所以快速反應過來對我們進行的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