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兵馬俑一樣讓他們失望,一個大土坑里,一排排黃色的陶人,她們看不懂方陣,也看不懂兵法,更分不清人物排設的意思,所以也就在咋看一眼的時候還有點感覺,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想想書上把兵馬俑的定位放到如此之高,可是眼見之下,還是有點失望了。
幸好夏青在文史方面的成就確實非李小午所能及,更何況她為了今天的行程又特別準備了很久。
她詳細講解了在整支隊伍中各種陶人,穿布衣的,穿甲的,帶馬的,戴冠的,所代表的在秦軍的各種兵種有在戰斗時的任務,也講了秦軍部隊的戰斗方式,甚至詳細到秦軍前方作戰者與后方家庭有什么樣的關系。
慕媽媽特別聽這一部分。
于是整個秦始皇陵旅游過程中,導游徹底省下了,夏青一個人在喋喋不休,講解的比幾個專業導游都生動,慕媽媽和兩個小丫頭聽得如癡如醉,連別的幾支旅游團的人也不聽自己的導游,專門跑來聽夏青講解。
再加上夏青天仙一樣的相貌,讓人忍不住猜想她會不會是那個電視臺過來做秀或者哪個劇組來拍電影的。
心怡很奇怪一個問題:“夏青姐姐,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我讀阿房宮賦,感覺阿房宮好大好大,可是看驪山和秦皇宮舊址,感覺好象挺小的啊,就算秦始皇陵,也比我想象中的小多了。”
夏青整理了一個思路:“歷史有一個很糟糕的特點,它是由后世和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我們看到每一個皇朝更替之后,那些前朝都是橫征暴殮,殘暴不仁的,可是真相呢,早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歷史上都說秦始皇是暴君,證據無非是修長城、修阿房宮、焚書坑儒、修巨大的皇陵,但事實上呢?”
“長城后來無數次成為中原地區抵擋北方游牧民族的堅固堡壘,也成為中原文化與外來文化最重要的分界線,成為國人思想中的一道圖騰,可以說,沒有長城,中華文明將會是另一種樣子。”
“秦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核心就是秦人能吃苦,能耐勞,有紀律,只是秦統一六國之后,六國之人過不了秦人的苦日子,這才爆發了以后諸多的不穩定。”
“但是至少有一點,秦在統一門國的過程中,從未有過屠城事件,不說滿清入關,蒙元入關這樣的異民族入侵事件,光是后來的項羽反秦過程中,就有屠城的紀錄,這樣比起來,秦的軍隊幾乎可以算是文明之師了。”
“至于阿房宮,如果真的按照杜牧的描述,即使今天東京、紐約、倫敦、帝都、魔都、巴黎、洛杉磯、整個加起來,都比不了其十分之一,而這些大城市無一不是建立了數百年之久。”
“按照當時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建筑能力,秦國怎么可能在建國以后的十七年中建立這樣的一個超級大都市呢?這顯然是后人的夸大其辭。”
“至于這秦皇陵,如果只是按照規模看,未必比后世的那些皇陵要大多少,而且秦始皇以前,君主們多采用活人殉葬制度,秦始皇雖然建造了這樣巨大的一座皇陵,卻幾乎沒有用活人殉葬,從這個角度來說,秦始皇怎么可算得上殘暴。”
心怡點點頭:“如果按照這樣說得話,秦始皇不光不是暴君,反而是一個文明推動者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