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湛會意,向前邁出一步高聲道:“今日朝議已近午時,百官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陛下,臣有本奏。”
就在眾人都安靜下來,準備退朝的時候,一名太子一方的官員突然站出身來。
雖然有些乏累,可梁帝依舊耐著性子和顏悅色的看向那名官員,“卿有何事啊?”
“啟稟陛下,臣聽聞前日中書省的李大人已經告老還鄉,中書省職能重要,不可或缺,所以臣舉薦吏部尚書何敬忠何大人補缺。”
太子蕭景宣也急忙站出身來:“是啊父皇,何大人就任吏部尚書以來,一直兢兢業業,為朝廷選拔了不少賢才,無論是官階和資歷都足以入主中書省去協助柳大人為父皇分憂。”
梁帝近兩日也在為中書省補缺的問題煩惱,聽到太子和那名官員的舉薦,思慮片刻后點了點頭,于是看向了蕭景桓,“不知景桓有什么看法?”
蕭景桓此時也回過神來,這應該是梅長蘇的安排,不過能夠安插人手讓太子如此配合,看來梅長蘇的手段真是超乎想象,這讓蕭景桓更加忌憚起來,一旦將來梅長蘇對他出手還真是不知道怎么就會著了他的道。
蕭景桓正在思索間,聽到梁帝的詢問,也急忙出聲道:“中書省乃是朝廷的中央部門,一直以來都是輔佐父皇處理朝政的重要部門,選取官員補缺乃是重中之重,至于何大人夠不夠入主中書省,全憑父皇裁決就是,兒臣不敢多言。”
蕭景桓的態度讓梁帝很是滿意,“何卿的確可以補缺,不過眼下年終降至,吏部正是最忙的時候,若無人坐鎮,恐會生出亂子啊。”
無論是齊敏還是何敬忠等人都明白太子的用心險惡,可是蕭景桓不表態,他們也不敢站出身來,只能心中暗暗著急。
忽然聽聞梁帝的顧慮,何敬忠再也忍不住的站出身來,“是啊陛下,眼下吏部關于大梁所有官員的年終考核已經開始,臣自認還有精力和能力為陛下分憂,若是臨時換將卻會造成慌亂,還請陛下三思啊。”
“何卿言之有理,”對于何敬忠的拒絕梁帝也頗為認同,雖然中書省補缺重要,可是眼下顯然是吏部的事情更重要一些。
看到梁帝有所猶豫了,太子也無奈的再次出聲:“既然父皇擔心吏部,兒臣以為可以讓何大人暫時兼任吏部尚書一職,待到吏部考核完成之后,來年卸任不遲。”
看樣子太子是鐵了心要把何敬忠搞出吏部了,全然放棄了此次考核。
太子的提議可謂是無懈可擊,何敬忠也找不出任何理由拒絕,只好求助的看向蕭景桓,怎奈蕭景桓全程都老神在在不發一言。
“景宣這個提議不錯,就這樣辦吧。”
太子難得提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梁帝也表示同意,此時就此定下了基調。
“退朝。”
在高湛的高呼聲中,眾人離開了武英殿,何敬忠急忙追上了走在前面的蕭景桓。
“殿下,他們這是明升暗降之計呀,一旦老臣離開吏部,那么殿下的損失就太大了。”
看到何敬忠全然沒有升官的喜悅,反而擔心自己的損失,蕭景桓的心中也有了一絲寬慰。
于是蕭景桓也不在隱瞞自己的思慮,“何卿,本王何嘗不知道他們的心思?可是眼下本王和太子的勢力已經失衡,你能入主中書省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不然等到陛下出手平衡,到時候真是不知道你和齊卿他們會落得如何下場啊。”
何敬忠自己有多少本事他還是知道,按照正常來說,他根本沒有資格進入中書省,可是如今梁帝卻不加考慮就同意了太子的舉薦,再加上蕭景桓的坦誠相告,他也回過味來,不禁后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