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到這里張澍已經一臉懵逼了,尤其是后面的二排的對方增援的互相穿插更是令人頭大。
“其實從宏觀的角度上來看,實驗連是用兩倍于普通連的重火力直接壓過去的,大家用的戰術幾乎都是師出同門大致都能猜出了,最后就是火力壓過去的。”呂團長給張澍講解到:“第一輪的攻擊中,對抗連就有13名戰士被擊倒多數是迫擊炮造成的,反制的足夠及時才沒又繼續減員,可是本來能至少拖延半個小的陣地瞬間就沒了,即使在巷戰中也因為大量手雷的開路沒有優勢。”
“負重的極限提升帶來的是充足的彈藥的更多的重武器是嗎?”張澍想了下。
“沒錯,比起那些花里胡哨,最重要的就是負重和常規移動。”呂團長從軍隊的角度提出了要求。
這也是姚老爺子一直在做的事情,規劃穿戴后的重量平衡,驅動的反應只要比人體好一點就行,連手部的都是直接放棄的更沒有什么太多的電子設備。
“還有一點一定要改改,就是彎腰,現在彎腰太難受了機械結構幅度太小了。”呂團長吐槽道。
“額,這個如果想節約成本,這個幾乎是最優解了。”張澍一時也沒有辦法。
“好吧,這是你們科學家的事,不過有一點能不能優化下掛載,四個戰士只能帶50發60毫米炮彈,但是重量遠沒有到達極限。”呂團長提出了一個問題。
張澍想了下說:“這個好處理,我要回去算算,在框架上加裝模塊掛點,我想老爺子他們應該在搞了。”
“這個點子不錯,我希望能再進一步把榴彈發射器集成在背后上做成模塊,前線步兵永遠不嫌火力夠。”一線的人想法就是直接。
張澍覺的這些問題不大剩下的就是成本問題了:“我們只要能解決成本就沒啥大問題。”
于是繼續戰報:“隨即對抗連的反擊是從叢林里開始的,二排直接和對方撞上了,雙方在持續了20分鐘的交火后,在突然來到的直-9火力打擊和機降支援下,二排只能先行脫離但是強大的火力使得對抗連不能追擊。”
“這次交火實驗連損失11名戰士,對抗連損失15名戰士如果不是直-9的支援防線就被突破了,所以對抗連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快速的轉移。”
“在節點失守的15分鐘后,對抗連發動了反攻在90步戰車30MM機炮的掩護下,迅速的突破了第一道的外圍防線,在空中支援下攻擊節點位置。實驗連的一排被機降部隊包圍了,三排被突破后正在重組和建立聯系屬于獨自作戰的狀態,二排短時無法支援補給和車輛支援被戰車壓制了。”
“在單兵防空導彈沒能擊落直9時,一個士兵手提著重機槍將直9徹底擊落,最后對抗連建制損失過大不能維持繼續進攻,宣布實驗連獲得勝利。雙方可以說是打出了小規模大戰損的戰斗,對抗連編制163人損失107人,實驗連編制139人損失52人。”
王營長描述完了后呂團長說:“這如果是發生在以前兩的連互相拼光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