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一樣,外骨骼的戰斗力提上太明顯了,早到手早訓練嘛。還有我們還要負責訓練手冊的編寫。”錢學志這邊自從年前開始師內的小規模演習。
呂鐘偉的一個營能打出兩個營的火力,無處不在的反坦克和防空火力,現在他們調整后一個摩托化的步兵班是兩輛吉普加一輛卡車,三名司機十二名戰士依靠著外骨骼的大負重將大量武器帶入戰場。
班組里一把95班機一把88狙一挺89重機一個120重筒,剩下人沒人一把95其中兩人帶槍榴彈,現在整合了外掛點后一個人再掛上一個一次性的80MM火箭筒和單兵防空導彈。
最鬼畜的是用上外骨骼后帶彈量簡直有病。
“你知道嗎?他是實驗團,他要的物資幾乎是優先供應的,雖然戰斗序列下我這。他們竟然將89機槍配到了班,95班機都不想用了可氣死我了。”錢學志抱怨。
張澍也震驚于這段時間的變化,好家伙一人一個火箭筒,120火正副掃射手一共帶8發彈藥還有把步槍加180發彈藥。
這簡直是無話可說了,演習的時候出現過一個班愣是壓制了一個排,最后還跑了徒步跑的追都追不上。
張澍表示沒辦法只好岔開話題說去看看現場,隨后兩天張澍采購的東西陸續的到了,都被運到了這里。
他就是提出所需的材料和定制的部件大小,直接就運來過來所有的零件都是拆開的,沒錯他就是再搞8米級的人型機甲。
動力采用一顆1000萬千瓦時蓄電的等離子電池,全新設計的陀螺儀和相應的操作系統保持平衡,使用一種他自己設計的電磁力場馬達來作為關節的驅動器,使用磁流體脈系統沖輸送動力和電力。
馬達的主要材料是高鐵輸電用的一種再通電下接近永磁體的磁力材料,觸發磁力后再電場的引導下呈現方向提供巨大的扭力,再配合磁流體脈沖提供動力和各處液壓機構整合,這是機體的主要的骨骼的布局。
因為暫時無法再縮小馬達和磁流體脈沖系統的整體大小,張澍就設計的是8米級的機體當然后面還有18米的玩具。
然后是如何的操作這是一個難題,他想了兩天最后是半動作捕捉完成操作,他重新的配置了整體的平衡系統,上半身是操作桿加捕捉機構先半身是半自動的踏板。
將一些人體的動作設定為預設動作,比如跑步跳躍對特定目標的抓握使用操作桿就能完成,當然使用手臂的捕捉器配合四個踏板的操作也能像人體一樣的自如。
張澍他手腳非常的麻利只用了13天就把機體的骨骼和操作席安裝好了,實際現在已經可以站立起來奔跑了,他只是先行測試了下手臂的操作。這是他設計并制造的復雜程度僅次于反應堆的工程。
“操作有延時,這個可不好解決啊!”他自言自語的說著。
現在機體可以說是基本的骨骼重量大致有15噸左右,單臂有至少8噸的過頂的抬舉重量,其他大量的數據還要進行調整和測量。
不過這邊要暫時的放一下,推進器的第一個實驗型原型機完成了,工程組的人將推進器固定在了試車臺上了,張澍到的時候已經開始最后的調整了。
“怎么樣了,還要多久開始。”張澍問道負責人。
“很快就好,這臺發動機的結構比較簡單,對我們來說沒啥難度。”負責人的自信的笑道。
“行,開始吧,我們看看推力如何。”
團隊這次幾乎是按照張澍的圖紙進行制造的直徑0.8米長5米,在試車臺上推進器準備進行第一次的咆哮。
負責人開始倒計時了:“各個觀察注意點火即將開始,風扇開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