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北上,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名喚南陽,乃是一臥虎藏龍之地。
遠的諸如姜子牙、范蠡、屈原、劉秀、諸葛亮,近的的也有劉之遴、趙彥深,俱是聲名遠播,名傳四海的南陽人,世家大閥,名門望族處處都是,是故就算是在亂世之中,也無幾人來招惹這么一個地方。
畢竟這里的勢力盤根錯雜,那些世家大閥同氣連枝,與天下各大勢力也都有姻親,來這亂來,指不定就會得罪一堆人,招惹了幾大勢力一起討伐。
而此刻,他們都在討論著樂康北上的事情。
既然是世家大閥名門望族,他們自然有自己的情報網,消息夠靈通,所以他們案上早早就堆滿了樂康的各種情報,從他第一次出現的位置到后來在中原的所作所為,都記錄在冊。
對樂康,他們其實并不是很喜歡,這一點主要是因為樂康在荊州城立百家講壇,據說要傳授百姓各種知識導致的。
世家大閥為何會是世家大閥,就算是歷經戰亂也屹立不倒?最主要的就是他們家族內知識的傳承。
只要知識還在家族內,就不會缺少各種類型的人才,只要不招惹大麻煩,家族就會一直延續下去,就算一時沒落,也會有東山再起之時。
而樂康都建百家講壇,要傳授百姓各種知識,這就相當于要打破他們對知識的壟斷,這近乎是在根源上為他們這些世家大閥掘墳墓。
試想在注意到這種情況后,他們還如何會對樂康有好看法?
他們可以認可寒門庶族上位,但是卻難以認可尋常百姓騎到他們頭上。畢竟寒門庶族也是世家,只是門第勢力較低而已,而尋常百姓在他們眼中就是泥腿子,少少幾個翻身也就罷了,樂康的做法則是要讓那群泥腿子全翻身啊,這還如何了得?
只是隨著樂康名氣越來越響,后來又受封鎮楚大將軍,大敗朱粲,眼看就要成為荊楚之主,他們就算不喜歡樂康,也要著手準備與樂康搭上關系了。
這也是世家大閥可以一直延續的原因之一,每個世家就算不喜歡某人,只要他得勢,都會投上一注,不與之交惡。
而且他們也看出了天下已經亂到了極致,群雄逐鹿的時代已經來臨,若是歸附一家,就算他們是世家大閥,也會遭受莫大的損失。
除了了了幾家還對隋庭抱有忠心的,南陽內的各大世家本是打算歸附瓦崗寨,畢竟瓦崗寨起義軍現在的名氣如日中天,領袖蒲山公李密出身四世三公之家,和他們七繞八繞之下還能扯個遠親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