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瓦崗寨年內看情況是無法打到這邊來了,而樂康領兵北上,就算襄陽城能夠攔些時間,也不會超過今年,到時候如果繼續北上,勢必就會抵達南陽,所以他們都起了依附樂康的心思,這點包括那些忠于隋庭的也不例外。
畢竟樂康身上的鎮楚大將軍不是自封的,而是受命于不久前在洛陽稱攝政王的楊桐,有大義之名,而且樂康在荊楚的政策也就是百家講壇讓他們別扭而已,再加上樂康為了得到世家的認可,獲取執政領軍的人才也制定了不少利于世家大閥發展的政策,所以對于投靠樂康他們并沒有多少排斥心理。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甚至說動了南陽郡守,讓其出兵萬人與樂康一起攻克襄陽城。名義則是襄陽城為可達寒賊所占,樂康乃是隋庭鎮楚大將軍,他們也是隋庭臣子,豈能坐視不理?
襄陽城外的荊州軍大帳中,樂康看著面前帶著南陽軍情過來的南陽世家子弟組成的隊伍,點了點頭:“南陽諸公有心了,本將軍攻破襄陽后,必不會虧待南陽諸公。”
對于南陽世家現在突然過來幫忙,樂康在有些感激的時候也多了許多警惕……世家,可從來不是什么好東西!會給好處,那只是想得到更大的好處,這一點就如后世的大資本家一樣。
不過樂康也缺不了這些世家的幫忙,畢竟一個世家的實力絕對不可小覷,更何況是整個南陽的世家,那盤根錯節的關系網大概整個荊楚,大半中原都覆蓋到了,要穩住荊楚,絕對不能得罪他們。
“大將軍此言過矣。”世家弟子中一個相貌有些普通,但是氣質脫俗,迥異身邊所有人的青年男子道:“可達寒賊禍亂荊楚本就是人神共憤之事,南陽此舉不過是順天意應人心,豈是為了貪圖大將軍獎勵?”
樂康還記得此人在來時自報姓名為劉洎,出身南陽劉氏,乃是前朝南梁都官尚書劉之遴之孫,也是這波子南陽子弟的領頭人。
“哈哈,是本將軍說錯話了。還請原諒則個。”樂康笑了笑后,又細細看了一下劉洎,只覺這人氣度不凡,而且說話條理有序,想來也是個人才,于是又道:“不過,既然幫了本將軍,本將軍若是不表示一二,豈不顯得本將軍小氣?況且本將軍奉命收復荊楚,南陽諸公肯幫忙,也是幫了攝政王的忙,豈能怠慢?”
楊桐在洛陽并沒有稱帝,畢竟楊廣未死,他稱帝詬病太多,只能先以楊廣被困江都之名稱攝政王統攝朝政,不損名義又能干預政事。
劉洎見樂康語氣和藹的同時也有種不容抗拒的威嚴,不由想到了族中長輩,他們說話之時也是如此。
其實來樂康這邊之前,劉洎對樂康也沒有太多的看法,只覺得樂康更多是占了運氣的成分才取得荊楚。只是到了軍營后,見軍營內士兵士氣高昂,一點都沒有即將面對大戰的惶恐,而且令行禁止,就知樂康絕非等閑之輩。
將是兵之膽,若是樂康無能,士兵安會如此?
再想想樂康現在歲數和他相當,都是二十多歲,不由心生嘆息,低頭道:“大將軍果然慷慨。”
見劉洎如此,樂康笑了笑:“爾等先下去休息一二,恰好明日本將軍打算叫叫陣,挫一挫賊黨的士氣,爾等明日可以看看我軍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