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此舉圣明。越王攝政之時曾言其雖年幼,卻也知天下之苦,無奈圣人不垂耳,只能于洛陽空嘆。現今天下混亂,百姓民不聊生,心痛難睡,便站出來,望能盡廢苛政,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可嘆百官多在長安,越王能廢洛陽荊楚之苛政,卻無法廢天下之苛政,便差臣來長安,望代王能夠統攝朝政,暫為攝政王,共廢苛政。代王現在能答應,臣回去也能有個好交代了。”
“孟子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既是為百姓,本王又怎能拒絕?”
李世民在一邊聽著頗不是滋味,卻也沒有辦法插口反駁……人家現在聊的是如何廢去苛政,讓百姓過個好日子,他要是敢說一點不同的意見,傳出去后,李閥馬上就會失去人心!
而且最讓他頭疼的是樂康把他拉過來了!
若是他沒在這里聽樂康和楊侑談的內容,以后大可找個由頭殺了楊侑,說他眷戀權勢,只顧自己紙醉金迷,酒池肉林,不顧百姓死活如何。縱使有人說楊侑有善待百姓,廢除苛政的想法,他……李閥也大可說不知道。
但是樂康偏偏讓他過來聽了談話,而周圍還有百官看著,李閥還能用這個理由嗎?以后若是敢有異動,荊州軍對他動手便是大義之名,大可號召天下軍閥一起攻擊他們李閥!
想及此,李世民就知道自己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樂康,已經開始牽著李閥的鼻子走了!
難怪這廝特地等我來了才入宮見楊侑……此子用心可誅啊!
李世民緊緊攥著自己的手,一邊面露微笑的聽著,一邊強忍心中各種憋火。
他可以肯定,眼前這一幕,其實早就已經是談好的內容了,現在只是在他面前再演一次而已!
但是偏偏這種表演會讓他們李閥陷入一個非常被動的境地,而且他本人也會因為此事在李閥中背上一個難聽的名聲!
這放誰身上,誰都受不了,他沒當場發作,還能維持臉上的笑容,已經是城府深沉的表現了。畢竟樂康這一坑,他可能直接被排擠出李閥的政治中心,調到某個不起眼的地方養老,郁郁而終!
又是牽著李閥的鼻子,讓李閥不敢妄動,又是將他至于一個眾叛親離的局面,難怪他會覺得樂康其心可誅。
瞥了李世民一眼,樂康能夠清楚的看出他那張笑臉之下的憤怒。
李世民三個字在讓出生于后世的他知道這里面有著多么大的分量,現在會成為自己的敵人,自然是能打死就絕不留任何活路!
所以他會事先送信給李世民,讓他和自己一起攻克僅有他率領的荊州軍就有把握攻破的長安西墻,等他和自己一起入皇宮見楊侑,讓他旁聽自己和楊侑要做的事情。
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讓李世民落入他的陷阱,被李閥排擠出政治中心,無法繼續進行歷史上的那些事情罷了。
現在有心算無心成功了,他心中那份酸爽就不用多說了,同時也大大松了口氣……縱觀歷史上的李閥,最可怕的就是李世民,只要李世民失了兵權,那么李閥就相當于一個巨人斷了一只腿,再也不是他,不是荊州軍畏懼的對象了。
“可惜我各種意義上無法對他動手,不然弄死他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