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中午12點半。
王品臺塑牛排。
白起靠窗而坐,安靜地等著即將前來和他相親的女孩。
這個店是他在網上搜到的,其他倒都還好,介于“不錯”和“很棒”之間,餐廳的品牌定位比較抓人眼球:“只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
一聽就給人一種特別隆重的感覺。
他等的那個女孩名叫黎小棠,23歲,浙大中文系研究生。
無論相貌還是學歷都是出色之選,想要通過一次相親就把關系向前推進一步,難度系數不低。
不過成功與否,白起倒也沒那么在意,真誠赴約,認真交談,剩下隨緣。
這種心態可以說和當代大多數單身男青年們不謀而合,用現下流行的詞語來說就是——“佛系追女”,即點到即止的表達心意,剩下的你看著辦,一旦回應不及時便迅速拉黑。
這種情況的出現引起了不少女孩們的吐槽,人家那邊剛跟閨蜜們炫耀完有漢子在追,轉眼你就把人拉黑,多少有些尷尬。
其實談不上什么人心不古,不過就是衡量一下利弊,計算一下性價比而已。
沒多久,黎小棠現身,姑娘一襲白色長裙,盡顯不俗氣質,在服務員的引導下找到白起的座位。
“不好意思,導師臨時有事,來遲了。”黎小棠落落大方地道歉。
“沒關系,我也剛到沒多久,”白起把菜單遞給女孩,“點菜吧。”
王品的菜單大都是套餐形式,包含餐前酒、沙拉、湯、主餐、甜品和飲料,選擇很豐富,點起來也方便,相當于直接給你一個點單的傻瓜攻略。
二人各選了一個套餐,自然都包含了本店的招牌——臺塑牛排。
探店首選招牌,出錯概率不會太高。
“聽元阿姨說你是作家?”黎小棠感興趣地問道。
“其實現在還算不上啦,作者吧。”白起謙虛。
“那你都寫過什么作品,我回頭拜讀一下。”
“呃……都是些不足為外人所道的文字,等以后有了拿得出手的作品,再請你指點。”
黎小棠微笑頷首,不再堅持,轉而問:“你現在是全職還是?”
“目前全職。”
“嗯。”黎小棠端起杯子喝了口水。
短暫的沉默。
白起隨口問起黎小棠的學業相關,諸如研究課題啊、論文方向啊、導師人品啊之類的,這么聊著聊著,話題自然而然地被引到文學上。
黎小棠熟讀中外文學,一旦談起,頗多見解,言辭之間,對好些國外文學家譬如亞里士多德、歌德、莎士比亞、雨果、巴爾扎克、果戈里、福樓拜、歐亨利、川端康成、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毛姆等十分推崇,聊起國內作家,反而只提到魯迅、梁實秋、老舍等寥寥幾人。
“我作為中文系研究生,做文本分析時,常常要去翻閱那些國外著作和作家介紹,不得不說也是一種諷刺。”黎小棠的語氣中其實并無遺憾。
白起笑了笑,不置可否。
黎小棠繼續說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就當前文學主題而言,能寫的東西差不多已經被國外那些文豪巨匠們寫完了,這才導致到了近代,乃至于現在,我們的文藝作品學這個國家,學那個國家,產生了一種無所適從、橫沖直撞的時代錯亂感,但這種底蘊上的絕對差距,是根本無法彌補的。”
停頓了一下,黎小棠用她那雙又大又亮的眼睛注視著白起,問:“你作為作家,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感覺?”
“完全沒有。”
“嗯?”
白起笑著搖了搖頭,“我是說我完全沒有你說的那種什么時代錯亂感,至于你說的底蘊差距,我倒是認同,但這種差距是外國和我們的差距,而不是我們和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