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你的下一個景區建設想要搞民居,這樣一個選題真的可以嗎?”
在懸空寺景區開放之前,就已經預料到了各方游客究竟會有多么的喜愛這座懸掛在懸崖峭壁上的寺院,計無憂在聽到原野的下一個建設項目居然是民居之后,果斷對這樣一個選題表示了質疑。
“民居這種東西,做成四合院的話實在是太沒有新意了。四合院的平面布局到底是個什么樣子,人家根本不需要到我們這里來看,都能夠大致在自己的腦海當中構想出來。而就算我們舍棄這種大眾最為了解的民居模式,窯洞什么的,在我看來也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題。”
想要搞民居這個選題,自然就必須得讓他們接下來的建設項目盡可能避開大眾非常熟悉的四合院,計無憂所想到的第一種奇特的民居,就是窯洞。
“不會像四合院那樣布局得四四方方,房間直接就是開鑿出來的洞穴,這樣的模式確實足夠有新意。但是,作為景點而言,窯洞這種民居實在是不夠看。如果只是小小的窯洞,想要在景區開放之后吸引到足夠多的來客,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窯洞?我并沒有打算要朝著窯洞這個方向建造民居呀!”
原野當初還活著的時候,他們家所在的那個地區所擁有的傳統民居,叫做“一顆印”。
和北京的四合院擁有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但是歸根結底還是正房、耳房與倒座房圍繞住一個天井小院,因此,哪怕確實在其他地方多有不同,這種民居模式也并沒有完全脫離四合院的影子。
小的時候第一次看到自己家鄉所擁有的這種特色民居,就感覺非常的失望,只感覺這種房屋在自己看來還不夠有特色,園冶想要一堵的,是那種完全有別于四合院的方方正正的建筑模式。而她的這種需求,在土樓這種民居上心愿達成。
“土樓?那是什么東西?”
從這樣簡簡單單的兩個字,根本就沒有辦法想象出這種民居到底長什么樣子,計無憂在聽聞這種民居可以容納一整個家族的人居住在里面,并且擁有數百個房間之后,直接就懵了。
“上百個房間,這根本就是一棟樓吧?一整個家族,什么三叔公、七大伯的全部都住在一起,這些紛繁復雜的親戚關系,真的不會讓這些居住在一起的族人鬧出巨大矛盾來嗎?而且,這種房子假如不依靠虛擬空間模擬,反而要在現實生活中加以建造,不知道要花多長時間呢!”
“是。土樓確確實實就是一整棟樓,而這樣的一棟樓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需要花費好幾年功夫才能夠被建造出來。不過,體量足夠巨大這件事情在你看來不是值得高興嗎?畢竟,假如沒有辦法在同一時間容納數百人,這樣的景區在你看來根本就不合格吧!”
土樓這種非常奇特的民居形式,雖然存在的歷史非常悠久,可是,放在原野原本所生活的那個時空,外界人士對這種建筑物的了解卻并不夠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