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鳳樓以一座非常普通的二進院四合院作為主體,位于最南邊的倒座房,倒座房正對面面對著的北面堂屋,以及堂屋身后具備的下一進院落的后罩房,這三座沿著中軸線分布的最為重要的主體建筑,被稱之為三堂。
在建筑物所擁有的高度上做到了從前到后依次遞增,分別被稱之為下堂、中堂以及后堂的這三座主體建筑,從院落的正前方看來,高度錯落有致,有如一階一階往上攀登的階梯。尤其是后堂,其被加高至三層到五層,全以夯土筑成,墻體極厚,防御性能陡增。
院落內東西兩側,與前后三部分主體建筑物構成了兩個天井的廂房,也同樣在建設的過程當中被加高,呈現出自前向后逐步升高的趨勢。而這樣被進行了改造的廂房,也擁有了全新的名字——橫屋。
中軸線上三排堂屋,左右兩側各一列橫屋,這便是五鳳樓的布局主體。為了能夠營造出面朝綠水,背倚青山的意境,房屋的建造者通常還會在自家大門外不遠處挖掘出一個底邊面向大門的半圓形池塘,以此達到“背山為屏、前水為鏡”的效果。
從建筑正前方觀看,整個二進院高大巍峨,左右對稱,屋檐層層錯落,形似五只展翅的鳳凰,因此得名五鳳樓。
與普通四合院相比,五鳳樓的院落規模更大,房屋層數也更多,可以容納更多居民。家族成員按照長幼尊卑分配房間,長者居于地位最高的后堂,中堂則是舉行家族聚會和待客的場所。
但是,五鳳樓的缺陷十分明顯,除高大的后堂外,整體防御性仍然不高,下堂與中堂均為低矮建筑,三堂與兩橫屋之間也僅以低矮的連廊相連,都是遭受攻擊時的薄弱之處。
因此,為了能夠將薄弱之處查缺補漏,提高整座院落的整體防御性,土樓的建造者們才會在之后發明了方樓以及圓樓。
官方公告所放出的這些先導內容,是不會將方樓與圓樓的不同進行比較,從而幫助游客們推導出究竟哪一種建筑模式具備更高的防御力的。
會把這個問題的答案交給游客們去進行自由探索,計家這一次甚至于都不打算像以前一般,讓計無否作為整個旅游景點的導游,打從一開始就借助詳細的解說,將土樓所具備的奧秘全部都詳細地介紹給來客們。
“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探索模式,這樣的巨大民居平日里到底是怎么加以居住使用的,這一回我一定要好好地考察考察。”
在討論小組里約好了小伙伴,以便能夠在景區開放當天,和熟人們一起進去自由探索,倪千金更直接下載了官方提供給他們的探索指南。
為游客們大致指出了探索的方向,隨后只要進入景區的游客真的摸到了一點竅門,就會自動解鎖原本被封藏起來的內容,這份探索指南可不光是只有圖片以及文字,還有計無否事先錄制好的相應導游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