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在后三宮附近的,有東六宮、西六宮以及御花園。
東六宮位于后三宮正東方,西六宮位于后后三宮正西方,御花園則剛好就在后三宮的正后方。
就如同手上沒有植物種植圖的園冶沒有辦法很好地復原御花園一樣,東西六宮也不是她能夠完全復原出來的。
園冶只記得,東六宮是景陽宮、延禧宮、鐘粹宮、承乾宮、景仁宮、永和宮,西六宮是長春宮、儲秀宮、永壽宮、咸福宮、啟祥宮和翊坤宮,至于它們的具體排布,她就回憶不太起來了。
而東西六宮兩側分布的其他建筑,像是什么壽安宮、壽康宮、慈寧宮,養心殿、奉先殿、寧壽宮,毓慶宮、重華宮、漱芳齋什么的,園冶就更是回憶不清楚了。
“我倒是能夠非常清楚地回憶起御膳房和南三所的所在位置,但是,一來我這個人搞不了什么烹飪,而且咱們這個景區開辦來就不是為了能夠讓人到這個地方來一品宮廷美食,所以御膳房什么的,就算是還原出來價值也不大。”
“至于南三所,剛好就在御膳房的正東邊,兩者之間的距離非常的近,清王朝還沒有被推翻之前那些居住在這里的阿哥們,他們吃飯倒是挺方便的。最起碼從御膳房里面領出來的食物還沒有變涼,就能夠在大雪紛飛的日子里被端到他們的桌子上。”
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地還原了一下紫禁城的主體建筑,園冶更加沒有辦法還原出來的,其實是那些被珍藏在故宮博物院內部的眾多藏品。
“那些年代久遠、意義非凡的古代珍品數以萬計,而且我又不是搞文物修復的,根本就不可能把它們還原出來嘛,所以,我也還是不要和自己過不去了。”
身處在虛擬空間當中的紫禁城景區中,因此當然是不可能聽到園冶在現實世界當中發出的喃喃自語的,許星馳所游覽的雖然并不是擁有無數藏品的故宮博物院,卻還是想到了那一幅當年被珍藏在故宮博物院當中的古畫——《清明上河圖》。
“我記得當初我在書上讀到過,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制的那一幅《清明上河圖》,雖然總共有三十多個版本在世界各地流傳,但是,根據專家們的研究以及鑒定,最后確定說在這三十多個版本當中,唯一一幅出自張擇端之手的真本,當初就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對嗎?”
“是啊,就收藏在那里。”表示當初自己造訪故宮的時候,假如想要親自見一下這一幅真品,那么在當初已經購買過門票進入博物院之后,還要再多花十元錢才能夠看到這幅來自于北宋的名畫,園冶他們當初更是被景區內部的工作人員強烈表示——“只可以隔著玻璃柜子看,并且,出于對古畫的保護,什么開閃光燈照相之類的那是絕對不行的。”
“《清明上河圖》啊,被人評價說除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以外,還是一幅非常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的古畫。想要弄清楚北宋人民的生活狀況,他們平日里都怎么生活,穿什么、吃什么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建筑物是怎么布置的,街道上又是怎樣的景象,那些研究歷史以及民俗學的專家,對這幅畫也同樣是愛不釋手。”
“是,北宋時期的河南開封勝景確實是被畫在了這幅圖里,那么,許星馳你知道假如我想要看一看明朝時期的北京城盛景,我又應該去尋訪哪一副古畫嗎?”
“這我還真是不知道。難道說,明朝的時候也有這樣一幅類似于《清明上河圖》的話,能夠讓人一睹北京城內外的景象嗎?”
“是啊,確實有這么一幅畫。畫的作者早就已經不可考了,《清明上河圖》我們姑且還能夠確認他的作者是北宋的張擇端,可是我接下來要說的這幅畫,它的作者到底是誰我們就真的是不知道了。根據歷史上的記載,畫作的作者來自于民間,是根本就沒有資格進入紫禁城的人,所以,當長長的畫卷鋪展開來,不可避免會繪制到紫禁城的時候,作者只繪制了整座宮城的一小部分,并且還用不斷翻卷的云霧,將皇宮遮掩成了如同飄渺仙境一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