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伴隨著這種建筑物的普及與推廣,其在不同的場合也逐漸擁有了不同的含意。比如蘇州的獅子林,它原本是佛寺的后花園,所以,園中的舫含有普度眾生之意。
而頤和園的石舫,解釋起來則需要聯系那句膾炙人口的古語——“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遠覆不了,畢竟昆明湖所擁有的那點小風小浪,根本就不能夠和海灣的狂風巨浪相提并論,就算百年過去,也不能夠把使用石材料建造而成的清宴舫怎么樣。所以,這條石舫便傳達著江山永固的意思。
一邊在虛擬空間當中建造如同耦園一般,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四A或者五A級景區的藝圃,一邊解釋說明舫這種建筑物的獨特性,園冶在完成了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的這兩個園子之后,接下來就必須得攻堅克難,把注意力集中在剩下四個不管哪一個都不簡單的景區上了。
“拙政園嗎?哎,它在園區內部所擁有的這座小橋和別的園區的小橋很不一樣啊!”
“你眼睛倒是挺尖的。還真別說,這一座被稱之為小飛虹的小橋,確實是蘇州園林那么多個園子當中非常少見的廊橋,你會因此而注意到這座小橋,還真是一點也不奇怪。”
“廊橋?”
既然都已經談到園林內部的橋梁了,那么自然必須得站在造園者的角度,對橋做一個系統性的介紹,園冶很清楚,按照中國古典園林的方式對橋梁進行分類以及描述,那么,會出現的名詞基本上只有五個,即拱橋、平橋、曲橋、廊橋、亭橋。
拱橋,指的是在豎直平面內,以拱作為建筑主要承重構件的橋梁。垂直載荷通過彎拱傳遞給拱臺,不需要在水中立起橋墩,而只需要擁有圓弧狀的橋身就足夠了,拱橋最早并非用于園林造景,而是撇開了美觀性,把重點放在泄洪及橋下通航這兩點上。
中國的拱橋始建于東漢中后期,及至二十一世紀已經有一千八百余年的歷史。造型優美、曲線圓潤、富有動態感,是它最大的特征。
單拱的,如北京頤和園玉帶橋,橋身用漢白玉建造而成,橋洞呈拋物線形,旁觀形如垂虹臥波。
至于多孔拱橋,它適于跨度較大的寬廣水面,常見的多為三、五、七孔,著名的頤和園十七孔橋,長約一百五十米,直接從湖岸邊通往南湖島,美學上豐富了昆明湖的層次,成為萬壽山的對景。
說完了拱橋,這個時候再說平橋就簡單多了。
平橋,顧名思義,就是那種平平整整,整座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并不存在高度差的橋梁。不論是橋面上的哪一個地方,它距離水面所擁有的垂直高度與其他地方距離水面的高度總是相等的,這種平平整整,最為簡單并且常見的橋,便是平橋。
并不需要依靠拱形結構來承重,而只需要在水中立上橋墩便可,平橋從半空中向下俯瞰,不管它的朝向是怎樣的,總而言之,整座橋的平面圖呈現“一”字,是非常筆直的一條線。但是,這個時候與如果把“一”字進行彎折,讓它變成類似“弓”字,那么,這樣的橋便被稱之為曲橋了。
在垂直方向上,曲橋依舊平行于水面,橋面并不存在任何的高低起伏。但是,從半空中向下俯瞰,曲橋卻是曲里拐彎,如同被人折斷了的木棍一般的。
“小盤我問你,假如把現如今的時代,倒轉回還沒有發明出懸浮座駕的年代,那么,針對那些行駛在地面上的車輛,有什么方法能夠很好地從物理方面強制它們降低自己的車速嗎?”
既然都已經提問說是物理層面了,那么當然就不是在那里說什么交通信號燈或者指示牌啥的,依靠交通探頭的拍照或者交警的勸阻而改變自己的車速,這當然也根本就不是園冶想要得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