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是四個全等的正方形環繞中間那個與它們相同的正方形的排布模式,左上角的那個正方形與左下角的那個正方形相連,右上角的那個正方形與右下角的那個正方形相連,位于中間的那個正方形再朝自己的左右兩側筆直地延展出去,這樣一來,兩豎一橫的排布模式,就會讓這五個正方形從半空中向下俯瞰構成一個字母“H”。
而為了能夠和建造在橋面上的這五座亭子相互呼應,五亭橋原本從半空中向下俯瞰呈現“一”字型的橋面,也同樣進行了變化處理,改造成為了“H”。
橋梁左右兩側,供行人走上橋與走下橋的那兩道石頭臺階,從俯視圖上來看,就等于讓字母H中間的那一橫,左右出頭,完全貫穿字母所擁有的一左一右兩道豎線。
至于在建筑施工的時候到底要怎么樣才能夠讓原本呈現一條直線的形狀,變更成為H形,這其實就如同嘉峪關的正門,為了能夠修建城門樓于是擴寬自己的臺基一樣。
俯視圖上所擁有的橫向的“一”字,這個字完全可以被均等地分成三個小段。中間的那一小段不用去管它,而左右兩端,則需要如同給字體加粗一般讓它增厚,這樣一來,兩端部分的厚度增加,自然就能夠讓這個形狀慢慢變成H。
從立體空間上看,五亭橋平橋部分進行的兩端增厚加粗,讓橋身在自己的前后,各自擁有了一左一右兩處實心的石頭臺基。只是讓被修建出來的這四個地方,依舊維持厚厚的如同城墻一般的模式,那么,沒有任何變化的這種改造根本就不能夠為這座橋梁增添色彩。
于是,就如同橋梁左右兩端修建有階梯的斜坡,都被挖了一個半圓一樣,左前左后、右前右后這四處臺基,也全部都出于美觀的考量,而被挖了半圓形的橋洞。
凸出的臺基三面直接臨水,剩下的一面則需要直接和橋身相貼,因此,在給這四個臺基挖半圓形的橋洞的時候,直接面對流水的那三個面每一面都挖了一個,而與橋梁主體相貼的那一面則并沒有挖洞。
每個臺基各自擁有三個半圓形的橋洞,橋的兩側斜坡各自擁有一個四分之一圓形的橋洞,再加上最為中央的那個亭子所“踩”著的那個橋洞,五亭橋在非常有限的距離范圍內,一下子就擁有了面朝不同方向的總共十五個橋洞。
橋面上,為了能夠把五個亭子串聯在一起,從半空中向下俯瞰呈現出“H”形的屋頂,其實就如同故宮博物院的午門一般,是使用只有一前一后兩個坡面的廊,連接在一起的。
由于亭子之間,彼此的距離都不算遠,因此,將左邊兩個亭子連起來的廊,以及將右邊的兩個亭子連起來的廊,還有將左右兩條廊連在一起的中間的那一道廊,它們的距離其實都不長。
“其他那些,一座橋上只配備有一個單獨的亭子,或者說是一座橋上修建了三座彼此相互分開的亭子的亭橋,從建筑結構這個角度來說,其實并沒有多么獨特,和五亭橋比起來那可真的是差遠了,根本就沒有作為范例被拿出來進行研究的必要。而廊橋,相比起亭橋來也并沒有更加高端或者復雜,不過就只是把長廊,修建在了橋上而已。”
拙政園所擁有的這座長度其實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小飛虹,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得出,這座橋如同一條小小的彩虹一般,飛跨在水域兩端。沒有將它修建成為四平八穩的平橋,反而讓修建在它上面的長廊。也擁有了高低起伏的弧度,當初的修建者將這座小小的橋修建成了拱橋加長廊的模式。
橋面上所修建起來的、一前一后兩個坡面的屋頂,每一面屋頂下面都擁有四根柱子作為支撐。四根柱子當中位于左右兩端的兩根柱子,其實已經立在了水域兩端的岸上。因此,四根柱子當中,只有中間的兩根下方,才擁有立在水面當中的石頭橋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