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嫂子也如今生一般謹慎,仔仔細細打聽了溫家的情況,甚至還親自去見了溫家的四個兒女。
盤算了一番之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最終在新任官媒婆的催促下,把妹妹嫁了過去。
此時溫大壯的四個兒女年紀尚小,都不過十歲上下的年紀,皆是幼年喪母,父親忙碌,平時全靠家中仆婢照料。
高秀秀嫁過去之后,那些仆婢生怕少爺小姐們和這個后母一條心,疏遠他們,暗中各種挑唆,四個兒女都對高秀秀這個繼母很是敵視。
偏生高秀秀是個小家碧玉的出身,道德標兵的性子,自覺既然嫁了過來,便要相夫教子,把繼子女當成自己親生的兒女來看待,一心一意撲在了四個孩子身上。
孩子年幼時,她親自給他們做衣服做飯,對他們噓寒問暖,每每孩子對她惡言相向也不在意。
但是她的好并沒有換來四個孩子的感激,在仆婢日復一日的挑撥之下,四個孩子蹬鼻子上臉,對她半分敬重也沒有。
只有找她要銀子的時候會喚上一句母親,轉過臉依然對她冷嘲熱諷,惡言相向。
這要放在一般的后媽身上,鐵定心寒,但高秀秀不是一般人,她有著封建社會女性特有的容忍度和忍耐度。
她一再檢討自己,認為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更加無私地為四個孩子付出,甚至在她有了身孕之后,長子把她推倒,害她流產,她也沒有抱怨分毫。
甚至在兄嫂得知之后,親自上門為她討說法,也被她擋了回去,甚至責怪兄嫂不該來插手她夫家的事。
這可是活生生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高家兄嫂氣了個倒仰,心寒而去,輕易不再管她的事。
四個繼子女見她不讓娘家人為她撐腰,更加放縱猖狂,兄妹四人變本加厲地與她作對,只要父親不在家,對她便是各種謾罵作踐,高秀秀在他們眼中徹底從繼母淪為了連工錢都不要的下人。
但是高秀秀自己不覺得苦,她以嚴苛的圣母標準要求自己,在四個繼子女成年之后,甚至把自己最后傍身的嫁妝全部拿了出來為他們置辦聘禮嫁妝。
這一次,連溫大壯本人都看不下去了,一再告訴她自家出得起兒女的聘禮和嫁妝,用不著動用她的嫁妝,這樣只會讓溫家惹人恥笑。
高家兄嫂也忍著早年的不快,嚴肅告誡她,繼子女如此不孝,她若是再把嫁妝花出去,將來就徹底無依無靠了。
但是高秀秀一意孤行,擲地有聲地回絕了丈夫和兄嫂:
“佛祖尚能以身飼鷹,我既然是把他們當成我的親生子女,便要以誠相待!只要我待他們赤誠無私,總有一日他們能體會我的良苦用心,敬我如母!”
溫大壯作為四個受益人的父親,攔不住最后也只好作罷。
但四個子女為了面子,只對外聲稱他們豐厚的聘禮和嫁妝都是溫家自己置辦的,并且公然誹謗高秀秀私吞了他們亡母當年的嫁妝。
一心付出的高秀秀連個好名聲沒撈著也就算了,還背上了私吞原配嫁妝的惡名,殊不知溫家的兩個原配都是貧家之女,哪里來的豐厚陪嫁?
多年以后,溫大壯先高秀秀一步離世,四個子女直接瓜分了溫家的財產,把風燭殘年的高秀秀趕出了家門。
這時高家兄嫂也已經離世,高秀秀的侄子有意摒棄前嫌接她回娘家養老,高秀秀卻因為愧對娘家人,拒絕了侄子,最終流落街頭悲慘死去。
而在她死后多年,她“捧殺繼子女,私吞原配陪嫁”的名聲依舊遠揚。
那四個自私惡毒的繼子女并無半分愧疚不安,反倒憑借著她的陪嫁和溫家的財產,過得風生水起。
悲慘死去的高秀秀想不通,為何自己如同圣母一般委曲求全地過了一輩子,最后卻落得如此下場,而忘恩負義的四個繼子女卻越過越好?
難道好人注定不長命,禍害才能留千年嗎?
難道她真心待人,無私奉獻也是錯了嗎?
所以她想不通,死后起了怨,起了恨。
她想要知道,她到底錯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