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那三份大機緣是如何出現的,更是眾說紛紜。但根據在十余年前的一次廝殺中活下來的散修回憶說,那大機緣就像是在寺廟周邊走著走著就出現在路邊的一樣,只是撿到機緣之人未必就是那個拿的穩的,所以別說臨時搭伙結伴之人,就算是親兄弟,都要為這機緣打生打死,拼上性命。
即便最后得到了機緣,遠遁他方也依然容易被人查到跟腳,活活被打死,好點的也要被打個半死,傷了竅穴之根本。所以散修刨食,不僅要餓不死,還要吃的著,吃得飽,更要撐不死。
還有十余天就到八月十五了,黃鳴也在一家三江城外的小旅店里住了下來,每天深入淺出確認并沒有人暗中跟隨他后,在一天夜里終于打開了包裹,翻開了那本價值連城的秘籍。
藏青色的古樸書皮,讓黃鳴猛然想起了自家茅坑看完就擦屁股的武俠演義,書皮上并無一字,黃鳴想了想,翻手注入了些許氣機,這時書皮上顯現出了六個淡金色的篆字:徙倚引氣集略。
嘖嘖,這呂老大真是個有家底的,這書,一看就是好書!黃鳴翻開第一頁起,便有朗朗上口的心訣,往書頁注入氣機后,還可以看到前人的注解,字數,字跡不一,黃鳴看得入迷,半夜的功夫,已將口訣全部記住。
這種類似歌謠的口訣,對黃鳴來說背誦是極為容易的,按照翻閱過這本引竅秘籍的前人的注釋,也不算難以理解,就是在已有氣竅的基礎上,使氣機游走全身,以法門駕馭靈氣不排出,尋覓氣機能停住一息以上的位置,多多引氣至此,若能氣機停留到五息以上,便可按照后面身體各部位不同的口訣加以鞏固氣機的停留時間,從而達到“竅發于氣而生于徙倚”的效果,注釋上也在此有多人注釋,大多是肯定此種說法,就看靈珠多寡與先天根骨了。
黃鳴不再猶豫,吹熄了燭燈后盤腿坐在床上,按照徙倚引氣集略的引氣方法將雙足氣機引往全身各處,氣機起初如那一縷縷的溪水在體內流淌,找那可以容納些許水滴的坑塘,直到流淌至頭頂,黃鳴通體舒泰不說,眼部氣竅也有了與足底氣竅遙相呼應之勢,氣機在眼窩盤旋了足足十余息才漸漸散去,黃鳴若有所思,繼續提氣往全身游去,只是這一次雖然眼部氣竅內依然停留了十余息,卻不在里面打轉,而只是靜靜懸浮于此后邊緩緩消散,黃鳴不死心,第三次催動氣機往眼中氣竅引去,這次氣機更不屑與進入眼部竅穴,只是走了個“過場”就排出了體外。
這下黃鳴是真急了眼了,忙再次催動足竅氣機往上引去,卻發現已經沒有絲毫氣機可以催動了。沒辦法,只得往包裹里取出靈珠,只是黃鳴沒想到的是,原來走路可以如此“輕飄飄”。
竟是腳發軟了。
這怎么行,黃鳴趕緊胡亂掏出一顆靈珠,輕扣板凳讓那琉璃瓷般的外殼有了一絲縫隙,再通過手掌汲取靈珠靈氣,半柱香后,黃鳴這才覺得好受一些。
隨后黃鳴伸開手掌看了看那顆握在手心的靈珠,已由翠綠色變為了蠟白色,又拿出了另外一顆。
因為黃鳴也感受到了,靈珠內的靈氣雖然純粹,但是足底竅穴能留下的卻是不多,大多數靈氣就如那山洞里劉吉所說,飄散天地間了。
使用完三顆靈珠后,黃鳴嘆了口氣,兩天前還嘲笑斷橋集那面皮極好的年輕男子修行如那做生意,事后想想不做生意哪能修行?三顆靈珠補充的氣機,還不到氣竅原本儲存氣機的三成,難道真要用光身上靈珠去補充
(本章未完,請翻頁)
?
還是算了,老于之前倒也教過,使用符箓時捏破符石時引入的氣機,一張而言通過天地靈氣需要十二個時辰可以自行補充回來,那么我現在這種情況怎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