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有投機取巧之人,沒有那些暴利的機會,強盜與小偷從此斷絕清靜。
(隔絕巧詐摒棄榮利,巧詐與榮利之心都被消除,偷
(本章未完,請翻頁)
盜從此不會再有,強盜與小偷不會再出現。)
這三句話,因為(目前)文字尚未充足(普及到民眾之中),所以需要對他們進行更為明確的歸納,細化成大家能夠理解執行的話語。
眼睛見到的是樸素,心中緊抱的是樸實。
不斷消除減少私心,把持(心中那些錯誤的)欲望(將他)克制在最小。
斷絕了學會(投機取巧)的可能,讓人們的心思變得無憂無慮。”
將譯文講完,秦無敵隨即悄然而出,留下秦深一人在里面整理本篇的課堂記錄。
秦深把筆記完全整理好后,并沒有急著起身離開。與以往一般,秦深已經習慣先一個人坐在草廬之中再將道理細細品味琢磨一番。
師父與陳師辯論之后,認為師祖所傳之道義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相待,相互間不存在巧計謀害。而不是愚昧以民,畜而圈養之。
所以師祖認為,社會達到人人平等后,利好將會超出當時社會狀況的百倍。不再需要去布施仁愛,不再需要去行俠仗義,民間將恢復子孝老慈的平和景象。沒有了投機取巧,放棄了爭權奪利,盜賊行業也從社會上消失不見。
師祖所述的這些話語,由于當時文化教義的未普及,所以還是不能實現的。師祖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才囑托吩咐給向自己學道的人,讓他們了解該如何去實現社會人人平等的這一可能。
讓眼中所見與心中所想保持一致,將堅持樸素的作風貫徹到自己的日常行為之中。
不斷反思,以減少那些自私自利之行為舉止與奢靡浪費的欲望雜念,通過修心來提高自己的品德。
阻斷通往錯誤道路的可能,不去學習那些欺摸拐騙等偷盜之舉,不淪陷進入歧途,就沒有社會風氣再墮落的憂慮。
悟道之后,秦深來到草堂將自己的心得分享給了瓊尼與陳曉曉。
“果然,我就說嘛,我們虛族的存在并不是毫無緣故的。如此看來,我們虛族才是更為符合李師的道義真髓。”陳曉曉聽后作出恍然狀。
“為何這樣說呢?”秦深不解而問。
“很簡單的道理,相信你們也一點就明。要知道,在這現實世界中,實現人人平等的不可能的事。
不僅是人,就連空中之飛鳥,山中之林木,河中之石頭,等等這些世間的一切存在。在現實之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沒有重復的獨一個體。物與物間存在差異,也正是因此,所以人與人之間也就有了差異。
現實社會根本不能實現李師的道,我們虛族的世界則相反。我們的世界中可以任意創建并復制同性質的物體。無數份!
人們不僅可以擁有同樣的東西,還可以享受同等的待遇。在現實世界中無法實現的平等,虛世中則有條件可以實現。”
瓊尼雖認同陳曉曉說得對,但還是忍不住反駁:“李師的道確實只存在于理論中。但是并不是一定就是虛幻的,無法實現的。
所謂身有城墻,亦想飛翔。心有城墻,不可破防。只要心懷理念,平等未必就不能實現。
至少我們炎族現在所推行的平等,已經在現實之中成功維持成為了一種相對的平衡,這也是符合李師的道義精神的。”
陳曉曉伸出手指輕搖著,“你這是自欺欺人。你們炎族國度中的社會均衡,并不等于平等。雖然提高了人們的共識,縮小了各階級層面的主要矛盾。但你們不可否認,階級是存在的,矛盾是在不斷積累中的。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人學于自然,可以絕于自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