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完全就是悲傷的,消極的。
誰都不能否認,事物的兩面性。戰爭既有祂消極的一面,也有祂積極的一面。
推動科技的發展,引發資源重新分配。打破沉淪,讓李師向往的簡樸重新回歸,大戰之后帶來的重生機遇。這些都是非戰所難以獲得的東西。
正是如此,李師才會認同兵者可用。可動兵以抗,是以李師戰天下而證道。”
“所以你不太贊同本篇中李師的觀點。”陳曉曉眼神微亮,“我也是如此。兵者居右,君子立左,為之平衡。兵主外事,君管內政,自古而分之。所以他們的地位其實是對等的。
而喜與悲,不過是兩種情緒。憑什么將其生生疊加在一起?我對李師是有意見的。
什么是喜怒哀樂,什么是苦笑愛恨,為了了解這些,老頭子讓我馴養動物,還收養過孤兒。
在我看來,世間一切皆是數字。
為什么不可以是數字?我對秦師也是有意見的。
從剛來到世間的那段時間,我發現這世界有這么多的非數字化的東西。
我感到新奇,而開始為了了解而不斷建模分析。不斷地數據化處理,數字化收集。
詳實的數據不斷證實了我的觀點,我確定了一件事,這世界一切都可以用數字來表達。
數字就是我對這世界的掌握和了解。數字化的世界讓我一目了然看了個通透。我的身體也是數字化的產物。
所以左與右可以用更為具體的數字化來表示,悲與喜也可以用更詳細的數字化來記錄。生死、勝敗,都是可以轉為數學概率化的東西。
李師所論,動用兵戈,則不可得志。不動兵戈,取天下可期。就概率來說,也不過是五五分之。”
“錯了。”坐下聆聽了二女的辯論,秦深終忍不住出聲反駁到,“世界確實可以數字化表示,可那幻世終究還是虛幻,虛幻是不能取代真實的。
人也可以用數字來表示,但那也終究是冰冷的數字,數字是不能取代人的。
軍事非常重要且難以規避。不是可以通過逃避來解決的事情。興兵則避免不了攻城掠地,避免不了殺人。
所以無論如何,戰爭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嚴重的,極具毀滅性的,我們需要盡力去避免戰爭爆發,并在戰爭爆發后盡力控制住戰爭沖突的規模。
這世間被戰爭毀壞的東西太多,所以興兵相戰,的確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以戰資國,有哪個國家是相對長久的?靠獵殺而生存的族群,又有哪個是相對長盛的?以搶奪而謀生的人,可有誰是能相對富裕的?
從古至今,我們能找到的例證很多。畜養人手而諸侯一方的,招募工人而富豪傳家的,族合商會兼濟天下的,國行農工繁榮昌盛的。
所以不以戰而勝之為樂,是為師祖所推崇的道德。
這一切行為可以匯總歸納成為兩個相對的詞語,文明與野蠻。這是兩個相對矛盾的發展體系,戰爭沖突皆見于其中。”
瓊尼撇了撇嘴道:“你說了這么多,也不過就是想說明戰爭興國,弊大于利。非戰強國,利大于弊。”
秦深微微而笑:“心懷慈悲,德澤四方。是有君子不爭,問鼎天下;將軍奪功,逐敗江原。
…唉,你們別這樣盯著我。你們也一起都要到軍事學院,可不是我能拍板決定的事情。
對于既定的事情,我們先敲定好調子,將來才不會出亂子。
所以就這樣說定了吧,你們倆都悠著點,別給我把天給捅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