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
——錦書道德論
“第三十三章這段話是簡簡單單的四句話構成,斷句方式極為容易。”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
/////////////////////////////////////////////////////////////////////////////////////////////////////////////////////////////////
“第三十三章作為道篇,闡述了生活中的智慧與哲理。四句話語可以將這段話表述清楚。這譯文大致如此。”
沒有在講位上停留,秦無敵繞到了秦深身旁開始講解。
“知人善用的人是智慧的體現(機智),自知之明的人是聰明的表現(明智)。
戰勝別人的人是實力的證明(強力),戰勝自己的人是堅強的明證(毅力)。
知道滿足的人是過著幸福的生活(富足),堅持不懈的人是心懷遠大的志向(志堅)。
不(顛沛)流離失所的人活得更長久(安定),死之后也被念念不忘是壽命的延續方式(長存)。”
很輕松的課程。根據自己的感覺,秦深今天不緊不慢地繼續認真記錄著。
秦無敵駐足站在一旁,依然是靜待秦深記錄完成后,方才繼續為秦深剖析起這篇文章。
“立論,行文講究先立意,后筑筋骨皮肉。此篇通篇全部是論點,或是論據,卻被拿來單獨成篇。
乍看之下,如果強行為本篇找一個中心主旨,顯然是不太合適。八句話,分為八小點相對獨立的論點來看待,會相對自然些。
但,其實不然。本篇獨成一章,并非無的放矢,而是有其深意在其中。
…我們先看本篇首句。首句講的是明人。聰明之人,能看到別人的優劣長短,是謂其能知人。知人善用,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所具備的條件。凡事不需要親力親為,就能做好,無為而治也。
緊接著的是明己。明智之人則不僅能看見別人情況,還能清楚知道自己的情況。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可以彌補短板,可以避免覆轍。了解自己的擅長方面,可以精益求精,可以因勢利導。自知者,趨吉避兇,處事得法。
這明人、明己,說的是心智。
……
再下句則說的是勝人。勝于他人者,是實力之表現,強者的證明。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強健的體魄,是獲勝的基礎條件之一。成王敗寇,則是這世上對勝者的形象詮釋。而勝者不驕,驕兵必敗,經驗之談也。
此后續則是連以勝己。能夠突破自己的極限,是更為優秀難得的強者。相比勝于他人,戰勝自己更是成長的見證,也是人生的必然經歷。想要不斷挑戰勝己,離不開堅定的意志與健康的體魄。厚實的積累,是達成質變的基本要素。
這勝人、勝己,說的是身性。
……
再續則論的是知足。何為知足?之前有
(本章未完,請翻頁)
說,滿而不溢,勝而不驕,強而有所不為,是為知足。知足何富?有而不失,存而不去,皆為己有,故為足富。欲無窮而生有盡。知道滿足而止,方為真富。所以心貪者貧而流之其外,知足者富而留于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