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翻譯急忙改口道:“不要錢!不要錢,哪能跟八爺您收錢啊。”
“你能弄到幾張通行證?”
白翻譯決定實話實說:“最多只能搞到六張,再多就不行了。”
史大凡威脅道:“那好,給我六張通行證,實話告訴你,我們是獨立團的,你應該知道欺騙我們的下場。”
白翻譯點頭哈呀道:“明白,明白,您放心,明天在這里,我給您送過來。”
..........
百團大戰結束的時間,是以日軍全面撤退結束的。
獨立團參加的反掃蕩戰斗其實也是百團大戰的一部分。
如果說第二階段是40年十月上旬結束,那么百團大戰的正式結束就是四一年的日軍全面撤退了。
鬼子為了摧毀十八集團軍的生存條件而進行的“三光”政策,使抗日根據地受到了巨大的摧殘;鬼子進入根據地“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見房屋就燒。
和順縣石拐鎮先后被燒了五次,村莊成為一片焦土;在平西馬家莊,日軍將百姓逼到一所大房子里,一把火燒死二百九十多人。
沁源縣就被日軍殘殺數千人....這種例子實在是太多了,百團大戰沉重的打擊了鬼子在根據地實施的“囚籠政策”即鐵壁合圍,
毫無疑問,百團大戰也暴露了作戰預想中的某些問題:戰役的規模過大,對日軍實力估計不足,連續作戰的時間過長;特別是第二階段作戰,采取了攻堅戰術,過分消耗了八路軍的有生力量;在日軍大規模的反擊和掃蕩中,抗日根據地遭到了嚴重破壞。
對此,老總很快意識到,百團大戰的時機可能有些超前:“再熬上半年時間,或者等敵人迸攻長沙、衡陽、桂林以后,兵力更加分散,咱們八路軍再舉行這次大規模的破襲戰,其戰果可能要大得多。
好在129師的戰果頗豐,獨立團更是幾乎全殲了第九旅團。
在妥協投降風潮蔓延,正面戰場沉寂的情況下,深深嵌入敵后的共產黨抗日武裝,在并不具備作戰實力的情況下,毫無保留地暴露自己極其有限的編制規模、駐扎地點和活動軌跡,放棄與實力相適應的分散式山地游擊戰,幾乎讓所有的軍事力量傾巢而出,采用大規模聯合出擊的運動戰方式,在廣闊的區域里向日軍發動了全面攻擊,這使得共產黨武裝的出擊看上去確實如同以卵擊石的決死一戰。——作為有良知的中國人,如果著眼于中華民族命運的大局,而不是僅僅從局部利益上考量,有誰還會指責八路軍對入侵者發動的殊死作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