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皆是先快后慢。”管二爺如此說道。
“你可知,當初唐嵐山三品之時,不過二十余歲,可他登上一品時,已是人到中年,更別說以后。”
“你天賦卓絕,若是修行儒家法門,未嘗不能如陸清悟一般,三十之前,登上超凡。”
王赫陷入了沉思,如果果真如管二爺所言,那自己就不得不對未來可能存在的麻煩做點準備。
可是修行儒家?
王赫心中搖頭不已,儒家好不好,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
和武道修行不一樣,儒家法門雖然也看天賦,但是同樣有勤能補拙,而且儒家相比于武道修行,耗費可謂極少!
這就給了底層的良家子弟一個突破階層的機會,所以自夫子開創儒道修行以來,儒家迅速登上歷史舞臺,并很快在與佛門、道門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朝廷正統,隱隱能與武道抗衡,形成了文武格局。
可是儒家也有弊端,在王赫看來,儒家的修行,是某種言靈路線或者說是認知修行路線,這導致了儒家法門對儒者自身身體并不是特別強。
據王赫翻閱的書籍中記載,儒家一品大儒,壽數比之尋常人,雖然能夠稱一聲高壽,但是和武道修行、道門、佛門相比,則遜色太多。
即便是儒家超凡,其壽數可能往往還比不過道家的煉虛合道。
說白了,走了儒家道路,便注定短命。
雖說有史以來,儒家超凡們都并不在乎活多久,更沒有聽說哪位儒家超凡想過延壽之說,但是王赫此時可沒有那種覺悟。
畢竟,他有選擇。
“清平先生,我無意于儒家修行,所以不得不愧對先生厚愛。”
管清平看著王赫,目光平和,他滄桑的眼中閃過些許了然。
想了想,管清平從懷中取出一卷書,遞到王赫面前。
“你有你的想法,我亦不強求,這儒家法門,你且收下,若是日后有意,不妨一觀。”
王赫本來不打算接,但是看到管二爺滄桑的眼神,頓時有些不忍,便點點頭,收下了。
不過他打定主意,堅決不看。
自己修行八九玄功,強健體魄,可是為了應付“龍經”暴動,保住自己的小命。
至于以后能有多強大,他此時倒不是特別在意。
管二爺心中暗暗搖頭,他見王赫那般,哪里不知道他心中已經有了主意,卻也真沒有強求,只是勉勵了王赫幾句,讓他日后讀書的時候,若是有什么疑問,盡管拿去問。
管二爺走了之后,王赫也感覺有些困了,便去了側廳內間的榻上,歇息一番。
這一歇息,便是直到中午才醒過來。
神清氣爽的王赫才出來,便看到唐澄正在翻閱那些賬冊。
“嘖,君卿兄你不歇著,干嘛這么認真。”
唐澄疑惑地看了他一眼:“我見赫賢弟如此奮發,自然是深受激勵,所以歇息好了,便來看看,說不得能夠有什么發現,到時候也為賢弟分憂。”
外面宋三石見王赫醒了,很快讓廚房送來吃的。
王赫讓唐澄也吃點,后者沒有拒絕,和王赫一邊吃一邊聊一些賬冊中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