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超凡版的偵緝破案,是巫師社會的秩序基石。
個體力量更加強大,有能力搞出聳人聽聞、或詭吊玄異事件的巫師界,就得有這等強力的破解手段,才能達成平衡。
在這種背景下,犯罪的成本勢必大增,且重點在于如何盡可能的毀掉線索。
線索越少,占卜回溯時,占卜師就得付出越多的代價、來彌補缺少的線索,甚至為了查出真相,需要獻出生命。這是超凡守恒。
可惜,這個世界的超凡世界,少了這一塊兒。
至少在霍格沃茨,乃至英倫巫師界,沒有靠譜的‘溯源’手段。
缺了‘溯源’,又沒有客觀的、系統的,記錄歷史的意愿、習慣,以及條件。
《魔法史》的真實度如何保證?
信它,研究它,又有什么卵用?
當然,其他小巫師不喜《魔法史》的緣由沒這么高大上。
純粹是因為枯燥,以及缺乏興趣。
賓斯教授又是個照本宣科、朗讀課本的,雙方幾乎沒有互動。
如此一來,像厄尼這等上課補覺的,自然不在少數。
睡覺好啊,生命在于靜止。
常言說的好,身體就怕動,腦子就怕用,飯后百步走,活不過二十九,飯后就上床,肯定活得長,上床就睡眠,能活一千年。
下了這節課,就可以準備準備去食堂了。
由于小巫師們正是長身體的年紀,霍格沃茨提供的午餐雖然不算豐盛,卻很實惠。
只不過,中午的食堂,其實是三、四年級小巫師的地盤。
五、六、七年級的要么談情說愛,要么在忙于應對考試,總之就很私密,不見蹤影。
OWL和NEWT,這是分別于五年級和七年級考,前者過了獲得普巫資格,后者則是高巫資格,影響就業。
一、二年級的小巫師,則對霍格沃茨充滿好奇,他們更愿意多花些時間去走走看看,玩玩冒險探秘游戲。
而且他們也不太喜歡跟正處于身體發育期和變聲期的高年級待在一塊兒。
厄尼到不在乎這些,畢竟以他的心理年齡,看誰都是個弟弟。
不過必須說,他也不喜歡跟一幫處于三觀建立中,同時又屬于青春躁動期的少年們相處。
這個時段的少年,既沒能徹底擺脫熊孩子的那種不管不顧,想起一出是一出的惡作劇習性,又有著孩子們沒有的過度敏感、多愁善感,初步具備了施暴的能力,卻又沒有成人的自控力,已經清醒的自我定位,以及對代價、后果等概念明確的認知。
可以說,是校園暴力,甚至殘忍冷血行為最高發的年紀。
無論是動之于情,還是曉之于理,效果都不太明顯,人生的第一次全面心理建設,就是這般充滿動蕩和不確定,需要持續的正面引導,以及較好的家庭及社會環境氛圍,才能順利度過。
好吧,厄尼并不是什么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只不過前世因為需要,專門下過一些功夫。因此知曉大概是怎么回事。
對于這個話題,他既不想呼吁什么,也不想批判什么。
他覺得,每個時代的人,都有每個時代的人的性格特色。
用上游或下游的角度去分析評判,都有失客觀和公允,就像那句話說的:經歷的又不是你,站著說話不腰疼。
所以,好也好,壞也好,最終還是要看自己,這種事,無人可替代。
而作為旁觀者,多說多錯,叨逼叨的人家煩了,小心直接被板磚拍……
不然呢?
‘叛逆期’這個詞的意思,可不光是指耍性子鬧脾氣。
有著這樣的認知,厄尼的態度,屬于人間真實:善惡都不施加,直接略過,隨他們去,又不是他們的爹。
再加上習慣了吃自烹飪的小灶,因此他中午從不會出現在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