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當然,娘生我以后身體一直不好,大夫不是說氣血兩虧嗎,這次我好好的給娘補補。”周默接著說,“爹,我們去前面的干貨鋪子里買些大料桂皮什么的。再去買壇酒就回家吧。”
“買酒干嘛啊?默默你記得你才三歲嗎,爹是不允許你喝酒的哦。”周老爹很不認同周默買酒的決定。
“爹,你想哪里去了,”周默解釋:“您不是有老寒腿嗎,我打算買酒回去給你泡拐棗酒的。”
“拐棗還能泡酒?”周老爹懷疑道:“還能治老寒腿?這也是你從書上看來的。”
“對啊!書上說這個拐棗泡酒最好,泡出來的酒具有止咳平喘,活血化淤,生津止渴,通經祛濕的功效,爹你的老寒腿,早晚喝一點說不定這個冬天天氣變時就不難受了呢。”反正周默把所有她不該知道的知識都推說是從書上看來的,誰又能說不是呢。
“哦,那就試試,書上說的應該不會有錯。”在周老爹的概念里讀書人什么都懂很厲害的,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但凡是書上寫的就不會錯的,而且家里還有一個光看書就比她父兄厲害聰明的默默在。“默默,你是我們家最聰明的,以后多看書,等你侄子再大點,你就教教他,說不定我們家也能出個讀書人,出人頭地呢。”
村里在族學里上了兩三年學的,在周老爹的思想里是算不上讀書人的,只能算是去認識了幾個字而已。他和他三個兒子都是這樣的人。
“好,等大壯長大了,我教他。”周默也不推辭,能不能考出科舉出人頭地不敢保證,畢竟周默不讀四書五經,不做八股文章;但在知識儲備豐富性上,周默還是有自信的,前世她碩士畢業單單讀書上學就將近二十年了,更何況那個世界資訊發達的程度了。
“好,好,好。”周老爹連說三個好,今天真的非常高興。
所以等到了酒坊,周老爹不僅買來壇五斤裝的白酒,還買了一瓶黃酒做料酒(被自家閨女忽悠的)。真是妥妥的女兒奴,什么都聽女兒的。
等周老爹和周默買齊了各種東西,回到大榕樹下時,周文健兄弟仨人已經在那里等了有一會了。
“爹,你們終于回來了。”還是周文平第一個竄出來大喊。
“還不趕緊的接東西過去,放車上我們回去了。”三歲的周默拿不了什么東西,所以這一大堆東西拿到這也有的周老爹累的。
“哇~買了什么這么多,這是什么,酒嗎?”周文平一臉懷疑的看著手里的酒壇子,他們家是有多少年沒有買過酒了,哪怕是藥酒。
“默默說要給我泡藥酒。”那一臉的驕傲,藏也藏不住。
“拐棗酒嗎,給爹治老寒腿的?”周文康看周默不再是看一個三歲小孩的眼神了。
“嗯,我想試試。”
這兩天家里的事情,幾乎都是周默主導的。以前家里人也很寵她,也很順著她,但畢竟周默才三歲不到而且性子很淡,很多事情都無所謂,不積極。但這兩天下來,周文康覺得他要把默默當一個成人來尊重對待,她真的比他們家所有人都聰明能干,包括他自己。
之后,周文康什么事都會請教和聽取周默的意見和建議,這是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