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剛把目光從南翁仙石上移開,卻發現更為古怪的是這兩座石像。
豎立著的兩尊石人像,人身魚鱗,全身竟然布滿了魚鱗。
那些魚鱗被雕刻的栩栩如生,燈光照上去更似正在波動,像龍人,或者說是鯉魚成了精。
這讓我想起以前差點淘中的一件紋龍銀酒杯,那上面的花紋很是奇特。
單杯直徑不過十公分,高二十公分有余,杯子的托柄就是這樣一個造型。只不過沒有石像這樣完整,托柄只有長毛魚鱗的人身,并沒有頭顱。雙手高舉,似乎是把酒盅當做了腦袋。
只可惜我當時把它錯判成一個造舊品,其實一眼貨(是指一件東西看一眼就知道是真的,不用再多看)
跟做舊貨之間的判斷十分令人尷尬。
一般來說,古玩做舊都會以,以假亂真為直接的方向,所以在做舊方面,有的細節它會比真的還要講究。
這雖然能讓剛入行的小老板們眼前一亮,卻也更容易讓行家看出破綻。
行家判斷一件古玩真假的時候,是全方面的判斷,各個關鍵性的細節都會牢牢把握住。
像這種片面"用力過猛"的情況,反而會使行家更快的發現異常。
所以造舊行業在提升造假能力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往心理學的方面延伸。
所以世面上出現過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這類東西大多造型奇異且無源可查,讓行家們根本無法參考文獻,只能憑多年的經驗和直覺去判斷一個物品的真假。
往往這個時候便是做舊之物最占有優勢的時候,它會給你一個錯覺。
讓你以為沒人會把做舊品做的這樣假。
剛才所說的紋龍銀酒杯,外形極像現代的高腳杯。
如果拋開造型不說,其材質確實為上品,做工也十分之精致。
現在想想當時還是太心高氣傲,那賣主要的價格并不高,但我為了敬寶齋的招牌,選擇了寧可錯過一件寶物,也沒給一絲打眼的機會。
或許這兩座石像就是那銀杯的來歷出處,只可惜,現在回想起,紋龍銀酒杯細節已經淡忘了太多,只有一個模糊大概的影子。
不然兩者相之比較,或許就能得知一些答案。
我研究了一會石像,胖子已經拽著龍五繼續向前探索,我太了解胖子了。他一定是見沒啥東西可拿就拽著龍五往正殿里面繼續進發。
無奈只能棄石像于不顧,回身望了望,令人心安的是外面的黑鴆仍是保持著徘徊,未再敢前進一步。
三個人,三道探照燈的光芒,兩前一后組成一個倒三角形狀。
我仔細的觀察正殿的布局與風格,竟驚奇發現
里面的布局更像是漢代。
我一開始以為是自己判斷出現了錯誤,西晉地宮的外觀怎么會有漢代的內部歸置?
但仔細觀察后,我十分確認了自己的判斷,這漢代墓風格絕對錯不了!
漢墓典型的特征是連通正殿的神道橫建祠堂,各列磚室與石室耳室。神道兩
(本章未完,請翻頁)
側還列置人物和動物的立雕石像。
我們身處在神道,剛才的石像卻將人物與動物結合起來,生滿鱗片的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