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聽的一怔,隨即說道:“晉朝前面不就是曹魏么?輔佐過漢朝皇帝的也就曹操了吧?這老小子這么會給自己貼金呢?”
我笑道:“胖子,我發現你的歷史知識來源很可能全靠聽評書,那都是野史,亦是沒有根據的歷史,更加以演繹色彩,是說給人聽的,讓人聽著有意思的。誰說,只有曹操輔佐過漢帝?那漢獻帝是他的兒子曹丕給廢的,美名禪讓帝位!”
胖子不以為然道:“我看這八成就是真正的曹操墓。這壁畫我看也沒必要看下去了,八成是那老小子的自賣自夸,美化自己。這魏五銖就是證據!”
我又告訴胖子,這壁畫開始雖然美化了曹氏一族,但也不能就此認定為曹操墓。
曹操墓那是已經考古發掘過的陵墓,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那里面的尸身就是曹操的,但僅靠幾枚魏五銖跟幾幅壁畫,來判斷是曹操墓,會顯得我們很是業余。
同時我也十分清楚胖子這類人的判斷,他根據評書上的內容,只能聽到的是陰險曹操,正義諸葛。
只能看到曹氏篡漢,卻不見劉皇叔的“被迫稱帝”。
更重要的是篡漢的是曹氏后人,被曹操活生生嚇大的兒子---曹丕,曹操本身并未稱帝!
接著看第二幅圖,畫風突轉。
王朝的末期,來自各方諸侯的壓力越來越大,已國不像國,皇權威嚴不復存在。
那時那位“人臣”向帝王匍匐乞求,雙手高舉,似乎想求某樣東西。
這時,皇宮內左右站立的大臣們產生了激烈的分歧,明顯分為了兩派。
按照文字的記述:“人臣”是想借用傳國玉璽,來鎮壓各路諸侯。但臣子們分為兩派。
第一派是表示支持,認為此時的朝廷內部是只認“丞相”不識帝王。
第二派則是保皇派:認為傳國玉璽是王朝最后的尊嚴,如果傳國玉璽再落入“賊臣”手中,那皇朝將徹底改朝換代,皇室也將不復存在。
其實這第二幅圖跟第三幅圖是連在一起的。內容攙扶,文字的記錄也承前啟后。
看到這,其實已經很清楚了,歷朝歷代經歷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王朝并不多。曹魏算是獨樹一幟,看來,這壁畫所述,確實只有曹操的生平所能匹配。
最后是那半幅圖,只不過內容并不完整,似乎是在講最后那位“人臣”并未取得傳國玉璽。
但即便如此,他也化解了王朝的危機,似乎在壁畫的結尾王朝仍在維持之中。
看到最后,我有很多疑問。
這些壁畫內容為什么要用司馬一族的邪術掩蓋。
那七論陰陽,十二天干地支,是想證明什么?
難道就是為了證明這壁畫上所述內容與實際是截然相反的?
但是,為什么還要遮蓋上其原有內容呢?
負負得正,這陰陽相互調轉兩次,豈不是又回歸原位。
不就反證了這壁畫的原有內容是正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