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襲白衣的中年人點頭道:“嗯,前不久也察覺到了。”
隨后,三人便不再多言。陳雙跟在這師徒二人身后,不緊不慢的進入山谷之中。
靈山內地,是一處世外桃源,山泉瀑布,林園花海。遠方云霧間,有幾間竹木搭建的小樓茅廬。說成那些俗人口中的‘仙境’,也不為過。
經過谷口,一座崗巖石碑映入眼簾,石碑上有“天傾”兩個大字。在經過石碑的時候,少年瞥了一眼石碑另一面,果不其然,后面也有字。只不過是熙熙攘攘的四行小字,比起正面那“天傾”二字,氣勢遠不可比。
陳雙憑借著在小鎮幾年聽學的背記天賦,一眼掃過去,便將那些小字牢記心中,之后在心里默默琢磨,一路如此。
石碑另一
(本章未完,請翻頁)
側,篆有:以草木為筋,聚山河靈氣,取天地為爐,鎮世間神魔。
陳雙雖然不解其中意義,但光聽這些字的語氣,就覺得很不錯,氣勢十足,很像那些歷代詩人們口中博大精深的詩文。而這幾句話給少年的感覺,則是深不可測、玄之又玄。
一盞茶的功夫,三人已經走到山腳谷底那棟竹樓處。
白衣白發的老人向前走了幾步就停下,轉身對著身后少年說道:“這里就是你以后的家了,衣食住行所需要的物件都齊全。往后,你就跟著你二師兄在這里修行,知道了沒有?”
陳雙點了點頭,“知道了。”
老人笑著點了點頭,繼續向前,走向那棟竹樓,師兄弟二人也隨其后,最后,三人一同上了竹樓。
竹樓二層,有兩間依舊是用竹木搭建的房間,最東面的一處小房間,是專門用作燒水煮飯的灶房,尋常人家所需的廚用物件皆齊全。整個竹樓二層周圍,同樣有粗壯竹子所制的圍欄,連接上下樓梯。竹樓背后,則是一處桃花園,特別是如今逢春時節,桃花爛漫。
陳雙走到竹樓后方,身子向前俯在只低自己一個頭的竹欄上,望著眼前一片粉紅的花海,開始思緒萬里。因為,方才自己那位二師兄說,先生有事要與他商量,讓自己先在竹樓這邊逛逛,看看這滿山風景,之后今天就先這樣結束了。
至于真正的登堂入室,拜師一事,過程也是必須要的,得有條有序。不過這次回來,路途遙遠,就先在竹樓這邊休息一晚,其他事情,該說的,明天再說,該做的,明日再做,也不算得遲。
對于這位師兄,給陳雙的感覺還是很不錯的,溫文爾雅,面目和善。雖然說,自己還未正式拜入老人門下就已經開始與其稱兄道弟,是有點不妥,但這位白衣男子對少年卻頗為上心,完全沒有到那種還沒有成為真正的師兄弟,就對自己不理不睬的份上。回來的一路上,兩人是一同并肩走在老人身后的,白衣中年人總是問少年很多之前的事情,問了跟老先生在一起的日子,問了期間所發生的對陳雙來說雞毛蒜皮的瑣事。唯一的,就是從沒開口問過少年,家鄉小鎮里發生的那件傷心事。
回憶跟老頭子在一起的這幾個月,雖說談不上什么逍遙游行,快哉江湖。但至少,少年心里覺得,在這幾個月里,有個人不嫌棄自己命運悲慘,不嫌棄自己沒爹沒娘,還愿意一直陪在自己身邊,將自己從失去親人的痛苦深淵中一把拉了上來。這對于少年來說,欠老人的恩情,就跟救了自己一命沒什么兩樣,是一輩子都還不完的。至于收自己做徒弟一事,其實早就在失去爹娘那一刻起,陳雙就已經在心里默默答應了下來。爹娘臨終前的囑托算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陳雙自己心里的想法。就跟當初在鴻雁江上對老頭子說的那些心里話一樣,他陳雙現在心中想的,不該一直是那些失去至親的痛苦,他現在應該想的,是在以后的余生中,怎樣好好的活下去。
當然,陳雙心里很清楚,老頭子當初帶自己離開家鄉小鎮,原因很簡單。那時,還在半昏迷狀態下的少年依稀記得,那條小鎮大街上,有人正預謀著殺掉自己,隨后老人突然出現,從那些本該勢在必得的朝廷鷹犬手中救下了自己。這導致了自己在挽溪鎮那邊,已經不能再繼續待下去了。既然是有人刻意要殺掉自己,先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最應該做的,就是先保護好自己,好好活著,好好生存下去,之后打算如何?邊走邊看就行。
陳雙從懷中取出那枚離開小鎮后就一直沒敢取出來的翡翠玉佩,輕輕的撫摸著上面的清晰紋路,看著玉佩怔怔出神。書上說,睹物思人,少年現在的情緒,大致就跟書上講的一樣,他想念離開人世的爹娘了。
身邊有腳步聲傳來,陳雙收起情緒,轉頭看向竹樓拐角,一襲白衣的中年男子面帶微笑,正不緊不慢的朝自己這邊走來。顏子卿來到少年身旁,與少年并肩而立,其實兩人身高差距還是很明顯,陳雙才及白衣中年人的胸膛,少年看白衣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