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半程結束,大部分球隊即將進入冬歇期,德國媒體對上半程進行了總結。
慕尼黑晚報評論道:“昨晚拜仁結束了自己上半程的比賽,以四比零的比分大勝了科隆。
重新回到首發陣容的中國小子火力全開,上演了帽子戲法!
從比賽進程來看,比賽一開始中國小子就顯得非常積極,但是他上半場并沒有找到進球的感覺,三次射門,沒有收獲一個進球。
對中國小子來說,這是極其罕見的事情。
有人當時就分析,這是因為他這段時間踢了太多位置的原因,還在尋找踢左邊鋒的感覺。
當時,沒有人知道他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找到感覺。
但是,中國小子下半場就找到了進球感覺,下半場第十七分鐘,他在禁區角上創造了直接任意球的機會。
他親自主罰了自己創造的直接任意球,足球繞過人墻后,直奔球門死角,科隆門將倫辛盡管碰到足球,但是還是無法阻止這個精彩的進球。
這個球打破了中國小子的進球荒,點燃了他火爆的狀態。
十七分鐘之后,小豬在腹地的小斜線傳球,撕開了科隆的防線,中國小子憑借自己門前靈敏的嗅覺,跟上就是一腳推射得手。
最精彩的是他第三個進球,在中圈附近拿球之后,他連過科隆五名球員,長途奔襲將足球送進空門!
這個球點爆了安聯球場,拜仁球迷情不自禁的呼喊他的名字。
就這樣,拜仁憑借中國小子的帽子戲法和戈麥斯的頭球,四球大勝科隆,贏得了上半程的收官之戰!
半程十七輪,拜仁取得了十五勝,兩平讓人震驚的成績,四十七個積分,創造了德甲半程新的歷史記錄!
這樣的拜仁是可怕的!
中國小子到來最大的作用不僅僅是他的進球,而是‘鯰魚效應’。
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后,如果能讓他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
但是,由于沙丁魚生性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又很長,因此捕撈到的沙丁魚往往一回到碼頭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
只有一位漁民的沙丁魚總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賺的錢也比別人的多。該漁民嚴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們才打開他的魚槽,發現只不過是多了一條鯰魚。
原來鯰魚以魚為主要食物,裝入魚槽后,由于環境陌生,就會四處游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已分子后,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
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運用這一效應,通過個體的‘中途介入’,對群體起到競爭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運行機制。
與此相似,日本也有一個漁夫故事。
日本的北海道盛產一種味道珍奇的鰻魚,海邊漁村的許多漁民都以捕撈魚為生。鰻魚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離開深海區,要不了半天就會全部死亡。
有一位老漁民天天出海捕撈鰻魚,奇怪的是,返回岸邊之后,他的鰻魚總是活蹦亂跳。而其他捕撈鰻魚的漁戶,無論怎樣對待捕撈到的鰻魚,回港后全是死的。
由于鮮活的鰻魚要比冷凍的鰻魚貴出一倍,所以沒幾年功夫,老漁民一家便成了遠近聞名的富翁。周圍的漁民做著同樣的事情,卻一直只能維持簡單的溫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