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這幾個月開拍的劇組有不少是自制片,演員對角色的競爭就更慘烈了。
他斟酌了半天,先后給羅浩和李珺通了電話,問他們愿不愿意接受東方院線計劃高出之前預算的可能。
羅浩有些猶豫,李珺問明了緣由后說“那么說,我這個網紅轉藝人的計劃可能行不通了”
耿植安慰說“讓他們打牢基礎。正好可以遇到娛樂圈回暖。說不定正好遇上好時候呢。”
李珺沉默了一會,笑著說“你說的沒錯。娛樂圈的式微,說不定正是網紅產業的好機會。我完全可以先用網紅經濟養活他們。”
等網紅紅了,正好可以將他們推出來。
李珺也明白,娛樂圈如果真的像耿植說的那樣完成了洗牌,那最后能出頭的就只有那些真正有功底的人。流量將不再是娛樂圈經紀的重點。
用一句話說,就是這次娛樂圈洗牌,是要將前些年的泡沫都擠干凈。
李珺自然不想自己要捧的人也是泡沫。
“如果預算不超過之前說的30,我可以接受。”
耿植笑著說“如果順利,未必會超出預算。”
如果娛樂圈的環境不好,對院線來說,同樣會是寒冬“說不定這次洗牌還會引起院線行業的連鎖反應。”
“那你們耿氏還要擴張院線的規模。”
不止是耿氏,鼎云和李氏都在這方面有龐大的投資計劃。
耿植笑著說“我聽說托拉斯企業,都喜歡在經濟危機時期并購。因為這個時候并購代價最小。”
“可耿氏不是托拉斯。”
“我有這個野心,也有這個資本。更有這個信心。”耿植笑呵呵地說。“耿氏還不是托拉斯。確實院線行業托拉斯集團中重要的一員。”
“呵呵,這話也不算吹大氣。”李珺哈哈笑著說。“你的提醒很重要。我也該調整一下公司的總體策略了。”
這次失誤,也讓耿植正視到自己的短板。他對整個行業的情況掌握得太少。目光也不夠開闊。
耿氏發展沒有出錯就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如果不是李震提起演員導演缺戲拍,他還真沒注意到這個情況。
也許很多公司已經意識到這個情況。所以才有那么多公司拍自制片,還有很多公司降低了在影視制作方面的投資。
耿氏可能是圈子里最“正常”,也是最不正常的一家娛樂公司了。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將耿氏收進了一個烏龜殼里面。
耿氏在外,有鼎云和嚴氏撐著,在內自制片一直都取得成功。外面的沖擊,到現在還沒影響耿氏。
如果他只盯著國內娛樂圈,這個情況他是樂見其成的。只要耿氏能維持如今經營方針,不管娛樂圈如何洗牌,耿氏最后都是贏家之一。
但他現在著眼的不僅僅是國內的娛樂圈。他著眼的是海外市場。國內的娛樂圈已經被他視作自己進入國外市場的一張王牌。
他不能不維護好這張王牌。
現在看來,耿氏內部創造的機會,對于內部藝人來說,重要性會越來越大。
耿氏需要制作更多的自制片。剛和李家談好了交易,那筆錢他大概需要拿出二十億左右去收購東方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