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所不知,這犬上三田耜,乃是倭國遣唐使節團團長,很快就要完成出使任務,率使節團回國,日子都定好了,就在八月。
重點是,都說好了,屆時我大唐會派官員帶冊書隨行,對倭國天皇進行冊封。
可眼下,一把火,直接人沒了,你們說,這叫什么事嘛?”
吧啦吧啦說了一堆。
意思就一個,那就是,我發火,生氣,那都是有正當理由的,才不是因為少了一個溜須拍馬的阿貓阿狗。
我也沒那么膚淺!
聽完,長樂心里好笑,卻也沒說破,只道:“那要怎么辦嘛,事情都已經這樣了啊!”
“是啊,事情都已經這樣了呢!”
“來人,傳朕旨意,倭人不尊教化,散漫成性,著鴻臚寺,國子監,嚴加約束,不服者,即日驅逐!
另,枟陽縣伯陳遠,無辜遭倭人欺凌沖撞,賜黃金十兩,絹百匹,以示慰藉,主者施行!”
“……”
……
有點魔幻。
整個事件,分明那犬上三田耜和河野翔大才是受害者,結果到頭來,反而是倭人不尊教化,散漫成性,要嚴加約束。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邊,作為始作俑者,枟陽伯陳遠,非但連個象征性的懲罰都沒有,反而,還得了嘉獎。
然而對于這樣的結果,一幫老油條誰都沒覺得意外。
便連長孫沖本人,因為父親長孫無忌分析點撥過,亦覺得理所當然。
原因很簡單,這已經不是單純對與錯的問題。
這種事情,單純的對錯也沒有意義。
李二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歸根結底,不是因為多么寵愛陳遠,而是因為,他有他必須要維護的東西。
也因此,不管到底誰對誰錯,結果,只能是倭人錯。
同理,不論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這件事最終的受害者,只能是陳遠。
如此一來,自然倭國來的遣唐使,留學生,要嚴加約束,陳遠,當賞賜安撫。
否則,真以為李二眼瞎,連最基本的對錯都分辨不清?
還是,養的小狗沒了,逗他開心的小丑沒了,他很高興?
顯然都不是。
陳遠也不知道這些事。
主要是,沒太細致的想過,也不是特別理解當下這幫統治者的心態。
他唯一比較肯定的是,這事沒什么大不了,頂了天,就是訓幾句,罰幾個月俸祿。
問題他在意被訓幾句嗎?
還是說,他缺那幾個月的俸祿?
顯然也都不是。
所以,他心情好得狠。
他做好了被扣工資的心理準備,他也壓根兒沒將這事放在心上。
了了一樁心事,返回驪山的路上,鶯歌燕舞,有說有笑,他不知道多快活。
而此時的驪山腳下,磚窯雖然還沒好,但經過這一天一夜,水泥窯已經好了。
臨行前交代制作的煤球,土石灰石膏混合球,也制作晾了好大一堆。
此外,水排雖然還沒好,但風箱已經準備就緒,可以通過人力,往窯里鼓風,助力燃燒。
這樣一來,接近工業化水準的高品質水泥,便可以著手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