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制很簡單。
第一步,加料。
第二步,點火。
第三步,拉風箱。
第四步,等。
具體來說,就是先從窯頂,把準備的料,煤球,泥土石灰石膏混合球,加到窯內。
然后,環窯三個爐膛,放柴草點燃,接著拉風箱催火助燃,再等燒制結束。
整個過程,也就加料費勁一些,要把料球搬上去,要保證盡可能不破碎的加到窯內。
重點,為了燃燒質量,均勻度,透徹度,要盡可能一層一層的鋪。
就像煉鐵那樣,一層煤球一層泥土石灰石膏混合球。
光這個過程,就用了近一個小時。
剩下就沒什么了,點火容易,風箱,對應著三個爐膛,也就剛開始的時候,需要大力推拉。
帶人的事情有了明確的答案,永嘉這會也不著急,就抱著小滾滾,坐在一旁的草地上看。
感覺還蠻有意思的。
料都加上,隨著爐膛內火點燃,風箱拉動,很快,窯上方開始冒煙。
白色的煙。
便問:“那是水汽吧?”
“嗯,都是加了水的,雖然晾了一晚上,但也不可能很干,這燒起來,首先就是要把水蒸發出去。”
“蒸發?”
“就是燒開,變成水汽飄走,這樣的方式,因為能耗大,費石炭,在我的家鄉,已經被禁止了。”
陳遠沒什么事,也在旁邊看,順便曬太陽。
不過有一說一,眼下的太陽其實已經不那么好曬了。
這也就是整體氣候環境好,加上驪山這一片,本就山水環繞,氣候宜人,否則,還真不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
永嘉便問:“那這一窯,要燒多久啊?”
“不知道啊,反正石炭都在窯里,什么時候燒完,什么時候就算結束。”
很佛系的燒法。
我也不趕時間,就慢慢燒,等里面的煤都燒完,自然而然,也就結束了。
還不擔心燒不勻,燒不透,因為原料配比都計算過,除非就是不燃,否則,提供的熱量,絕對夠。
永嘉忽然又笑起來:“石炭燒完便算結束,那是不是風箱拉快一點,快點燒完也行?”
“行啊,那樣燒出來的水泥可能還會更好,因為燒得越快,過程中損失的熱量就越小。”
就這么一句話,永嘉抬手高呼:“動作都快點,風箱拉起來,不要停,要是能趕在中午飯之前燒出來,每人加個雞蛋。”
說完,又忍俊不禁,莫名其妙呵呵笑起來。
拉風箱的人也笑,當場便有人應道:“娘子放心,就沖娘子這話,便是不吃中午飯,吾等也必定要把這窯水泥燒出來。”
“沒錯,尋常人家,一天也就吃兩頓,還能省則省,咱這,每天三頓,頓頓有葷腥,知足了,加什么雞蛋?”又有人笑著說道。
這也是實情。
盡管最近兩年,日子的確好過了許多,可要說富足,是遠遠談不上的。
尋常人家,一天的確就兩頓飯,而且都是能省則省,簡而言之,早上吃干,下午可能只有稀,然后,必要的時候,都就著主要勞動力,老弱婦孺會吃得少些,差些。
可是在這里,一天早中晚三頓,雷打不動。
非但如此,主食也好,菜也罷,那都是夠夠的,往常難得吃一次的魚,舍不得吃的雞蛋,這里幾乎天天有。
時不時的,還會殺雞,宰羊,偶爾,連酒都有得喝,還不是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