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點清楚了所有人,站在那路邊,有些不想說話,就那樣在黑暗的路邊兀自站著,如此哼完了喜歡的兒歌,又過了好一陣,方才回過頭來開口。
“誰派你們來的?不是第一次了吧?”
眾人或呻吟或哀嚎,有人哭道:“大王……”
“我已經聽到了,不說也沒關系。”
他如此頓了頓。
“不說就死在這里。”
華夏軍的軍規森嚴,在對待俘虜這件事上,為了保持自己這邊的人性,通常不會虐待俘虜,寧忌也沒有學過拷問的技巧。而在瓜姨那邊的教導中,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些人過來殺人,死在這里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他并不打算費太多的功夫。
……
與六名俘虜進行了非常友好的交流。
受到寧忌坦率態度的感染,被打傷的六人也以非常誠懇的態度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通山李家做過的各類事情。
在女真人殺來的亂世背景下,一個習武家族的發家史,比想象中的更加簡單粗暴。按照幾個人的說法,女真第四次南下之前,李家已經仗著大光明教的關系積累了一些家當,但比起通山附近的老鄉紳、士族家庭而言,仍舊有不少的差距。
然后女真人一支隊伍殺到通山,通山的官員、士人軟弱無能,多數選擇了向女真人下跪。但李彥鋒抓住了機會,他帶動和鼓舞身邊的鄉民遷去附近山中躲避,由于他身懷武力,在當時得到了大規模的響應,當時甚至與部分當權的士族產生了沖突。
當時下跪投降的士族們以為會得到女真人的支持,但事實上通山是個小地方,前來這邊的女真人只想搜刮一番揚長而去,由于李彥鋒的從中作梗,通山縣沒能拿出多少“買命錢”,這支女真隊伍于是抄了附近幾個大戶的家,一把火燒了通山縣城,卻并沒有跑到山中去追繳更多的東西。
從山中出來之后,李彥鋒便成了通山縣的實際控制人——甚至當初跟他進山的一些士人家族,此后也都被李彥鋒吞了家產——由于他在當時有領導抗金的名頭,因此很順利地投靠到了劉光世的麾下,此后拉攏各種人手、修筑鄔堡、排除異己,試圖將李家營造成猶如當年天南霸刀一般的武學大族。
在抗金的名義之下,李家在通山橫行無忌,做過的事情自然不少,譬如劉光世要與北邊開戰,在通山一帶征兵抓丁,這主要當然是李家幫忙做的;與此同時,李家在當地搜刮民財,搜羅大量金錢、鐵器,這也是因為要跟西南的華夏軍做生意,劉光世那邊硬壓下來的任務。也就是說,李家在這邊雖然有諸多作惡,但搜刮到的東西,主要已經運到“狗日的”西南去了。
被打得很慘的六個人認為:這都是西南華夏軍的錯。
而且說起來,李家跟西南那位大魔頭是有仇的,當年李彥鋒的父親李若缺便是被大魔頭殺掉的,因此李彥鋒與西南之人向來不共戴天,但為了徐徐圖之將來報仇,他一方面學著霸刀莊的辦法,蓄養私兵,另一方面還要幫忙搜刮民脂民膏供養西南,平心而論,當然是很不情愿的,但劉光世要這樣,也只能做下去。
這樣的表述,聽得寧忌的心情稍稍有些復雜。他有些想笑,但由于場景比較嚴肅,所有忍住了。
與此同時,為了排除異己,李家在當地橫行殺人,是可以坐實的事情,甚至于李家鄔堡當中也設有私牢,專門關押著當地與李家作對的一些人,慢慢折磨。但在交代這些事情的同時,面對生命威脅的六人也表示,李家雖然小節有錯,至少大節不虧啊,他是抗金的啊,本地的士人都不抗金,就他抗金,還能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