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嗡的聲音,各自議論。但無論如何,當初由童貫在明面上推動的連金伐遼提議,此時已然度過了最初的階段,進入細節商議的環節。
真正的伏筆或許在七年前的黑水之盟就已經定下,特別是在四年前,遼國天祚帝親率七十萬大軍伐金,結果被完顏阿骨打兩萬戰士幾乎全殲于護步達岡之后,連金抗遼的呼聲在國內就一直高漲。雖然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武朝不應當參與此次戰爭,或者該連遼抗金,例如西北名將種師道。
或者樞密院執政鄧洵武也曾為此進言,大意是:“什么‘兼弱攻昧’,我看正應該扶弱抑強。如今國家兵勢不振,財力匱乏,民力凋敝,這局面人人皆知,但無人敢言。我不明白:與強金為鄰,難道好于與弱遼為鄰?”高麗國王則偷偷捎話說:“遼為兄弟之國,存之可以安邊;金為虎狼之國,不可交也!”
當然,在如今,保持這種觀念的也只是小眾了。自石敬瑭丟失燕云十六州以來已有兩百余年,能夠收回燕云,這樣的誘惑是哪個皇帝都抗拒不了的。
盡管如今察覺到危機的遼人也開始向武朝求助,甚至愿意以取消歲幣為條件央求武朝與之聯手抗金。但從幾年前開始,武朝便一直派人自海路與金人聯系,往返幾次,這一次金人派來幾名使節,終于有了相對確切的答復,接下來也便是這邊商議好談判條件,隨后派人過去,大抵已經進入正式談妥的環節。
這次過來的金國使節只是表達了點頭的意向,沒有一條條商議拍板的權力,這邊商議好之后,還是得派人去金國,親自與完顏打骨打面談。此時眾人還在皇城之中商議,位于御街附近的一家酒樓上,兩名金國使節團中的人員此時正在喝酒,其中一名是看來大概四十歲出頭的中年人,另一名則僅有二十來歲,身上都有著女真人的那種剽悍之氣,只是中年人望著外面熱鬧街道的目光有些復雜。他們兩人看來只是使節團中的隨行之人,沒什么地位,這時也未跟著進宮,但此時對話之間,意味卻頗不尋常。
“谷神大人此次既來,為何不干脆現身,早日簽了那約定。如此一來,武朝揮軍北上,那些契丹狗必然左支右拙,我們這邊,也好減些負擔。”
如果是真正通曉金國情況的人過來聽見這稱呼,大概會被“谷神”二字給嚇到。歡都之子谷神,又名完顏希尹,乃是完顏阿骨打身邊最重要的謀士之人,此人從阿骨打起兵反遼以來,諸多大事都有他的參與,不僅軍略極強,而且也是女真有名的文士。早幾年阿骨打稱帝,認為女真沒有自己的文字,讓他造一套女真文字,他仿照漢人楷書在去年將這套文字造了出來,如今已經開始推行金國境內,此時他望著外面的燈火,卻是搖了搖頭。
“雖然我等在起兵之初就考慮過武朝的援手,但這事乃是武朝首先提出,既是武朝有求于我等,我等自然不能表現得太過迫切。我此來中原,只為看看這武朝繁華、東京風貌……這時所見,已然不虛此行了。你看這東京景象,遼國五京與之相比,仍然大有不如啊。”
“沒里野倒覺得太過奢靡,軟綿綿的沒半點剽悍之氣。谷神大人,其實此次跟隨過來的隊伍中有些人說,這武朝,除了奢靡之外,其余實在無甚可取之處,他們被遼人欺壓百年,毫無建樹,我們便算與之結盟,怕也沒什么大的益處,雖然也可吸引些許視線,但實在可有可無,便沒有他們,我女真將士也可拿下遼國,此時平白被他們分一杯羹去而已……”
“勿要自大。”那完顏希尹皺了皺眉,“武朝居中原之地,地大物博,我女真還未出現之前,漢人便在這里生息千年,他們這些年雖然看來被遼人欺壓,可若真是積弱到那種程度,遼人豈不早吞并了他們?哪里還能由得他們發展至此等程度?”
他搖了搖頭,其實目光之中,也有些不確定的成分:“我這幾年造字,專研漢人文化,越是深研,越是敬佩其底蘊之深不可測。沒里野,便是陛下、二國政大人,說起武朝之時,也是心存敬畏,中原之國,不可小覷。一旦我等聯手攻下遼國,彼此接壤,便可能成為敵人,對于你的敵人,豈能心懷輕視?”
他說完這些,目光再度投向外面的繁華夜景。名叫沒里野的年輕人低頭沉思著,若是旁人怕是怎樣說也不能改變他的認知想法,但眼前的谷神大人不同,他不光有著過人的武勇,軍略、智慧也是超群,他說的話,必然都是有道理的。
如此想著,沒里野將目光同樣投向了外面,開始思考起這些漢人到底有多厲害來。
或許有一天……能在戰場上見到。
他如此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