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若是此人……你倒是不用理會了。”
聽得溫克讓這樣說,其余幾名幕僚倒也來了興趣,問道:“這人莫非有后臺?”
“莫非是蘇杭大儒,我等卻未曾聽說過啊。”
溫克讓搖搖頭,倒也不以為意:“我知道的也不多,不過倒不算有什么背景,諸位無需在意。自然有幾人保他,但要動他的人也不少,不去理會他便是。”
溫克讓這樣說的自然是簡單,但在這圈子里混了這些時日,至少屈維清等人當然能聽出一些內在含義來。對于那寧立恒的事情顯然溫克讓也不算清楚,但總之,是屬于另一個圈子的事情。另外,這件事情,并不屬于他們可以涉及和發落的級別。如此想想,再結合那些學生口中有關湖州的說法以及“血手人屠”的外號,這人雖然被抓,但恐怕也已經是類似方七佛那等人的級別,想想那二十出頭的書生看來謙和不說話的神情,便不由得讓人覺得有幾分可怕。
他知道了這事,便打消了要將那寧毅從書院趕走的想法。第二天又告訴了郭培英,郭培英似乎倒有些不以為然,屈維清也懶得理他。再見到寧毅時,寧毅如常地向他點頭,他壓抑著心情點頭以對,心中倒有種與大人物來往的感覺,雖然這大人物是被抓住了的。又在暗地里觀察了對方的舉止言行,心中便覺得對方舉手投足間果然淵渟岳峙,符合那種表面平和暗地里會把人抓去干掉的“血手人屠”形象。
另一方面,孩子的口中藏不住事情,在書院眾人大抵看過寧毅的詞作之后,有關湖州的那些事,也終于一點一點地在眾人口耳之間流傳起來。一時間,其余的儒生文士看寧毅的目光總有些復雜難言。寧毅自然明白這些,只是安安靜靜地教書,等待著事情能夠告一段落。
倒是他所教授的班級,學生在幾日的時間內便增加了一倍,偶爾提的問題也是稀奇古怪,例如詢問他湖州之戰的,或者問他怎么帶兵的,將教授史記的課程儼然演變成兵法課,但寧毅本身強勢,課的上半截總還能講講書籍,也是到得后面小半部分讓他們自由討論時,才變成這等模樣。
到得第三日甚至有學生帶了刀來想要砍他,當先一人被寧毅順手制服,其余人便與班上的幾名學生廝打起來。雙方劍拔弩張,有的人站在湖州死去的三位將領一邊,至于想要上寧毅課程的,則大抵是將寧毅當成了原本屬于朝廷一方的兵法大家,他們家中長輩也都是軍中將領,此時既然寧毅已經在這里教書,便想學著“招安”,并且跟他學習本領。
在這些孩子心中,類似寧毅這等原本站在“正統”一方又有本事的年輕老師,比之平日里看見的那些土匪一般的叔叔伯伯恐怕要有魅力得多了。
一開始倒有幾個學生道要讓家中叔父輩來學堂見寧毅,順便讓他正式加入這邊的身份,然而回去之后一說,卻沒有什么人過來。作為中層的將領,大伙兒多半都保持著絕不理會的態度。有倒是鼓勵家中孩子跟這“血手人屠”寧立恒學上點東西。而在另一邊,想要找寧毅麻煩的學子們回去鼓動之后,卻也沒有什么人真的帶兵殺過來,但也同樣鼓勵著家中孩子自行去做。
如此這般,從這天開始,文烈書院大大小小的沖突便變著法的開始升級,這些孩子由于家中長輩的立場原本多少就有些拉幫結派,這時候便愈演愈烈起來,一時間,儼然將研讀圣賢書的書院變成了一個小小的軍事學院。
對于這樣的情況,寧毅原本也有幾分意外,不過不久之后,他便開始刻意地引導起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