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翰十一年,武朝多處遭遇糧荒,右相府秦嗣源負責賑災,其時寧毅以各方外來力量沖擊壟斷糧價的本地商戶、士紳,結仇無數后,令得當時糧荒得以艱難度過。此時想起,君武的感慨其來有自。
此時岳飛收復襄陽,大敗金、齊聯軍的消息已經傳至臨安,世面上的言論固然慷慨,朝堂上卻多有不同看法,這些天吵吵嚷嚷的不能停歇。
自武朝丟失中原南遷后,朝堂中主和的言論就占了大部分。金武兩國的戰爭發展至此,許多的現狀已經擺在明面上,不容置疑,對于如日中天的女真人,武朝是無力與之為敵的。數年以來的戰爭早已證明此事。有人覺得痛定思痛數年之后,總要收復失地,北伐中原,然而建朔七年,襄陽鎮撫使李橫等人打到汴梁的事實,卻只是證明了這樣的時機仍舊未到。
縱然可以與偽齊的軍隊論高下,縱然可以一路摧枯拉朽打到汴梁城下,金軍主力一來,還不是將幾十萬大軍打了回去,甚至于反丟了襄陽等地。那么到得此時,岳飛軍隊對偽齊的勝利,又如何證明它不會是引起金國更大報復的前奏,當初打到汴梁,反丟了襄陽等江漢要地,如今收復襄陽,接下來是不是要被再次打過長江?
這樣的質疑和憂慮不是沒有道理,也使得岳飛軍隊的這次勝利到了朝堂上索然無味,甚至有可能受到一定的訓斥。而君武自然是站在岳飛這邊的,對于這場大戰,主戰派也有數點理由。
其一,不論如今打不打得過,想要將來有打敗女真的可能,練兵是必須要的。
其二,金人已經拿了襄陽六郡,此乃金國、偽齊南侵跳板,若是讓他們鞏固起防線,下一次南來,武朝只會丟失更多的地盤。此時取回襄陽,縱然金人以主力南下,總也能延阻其攻略的步伐。
第三,金人南攻,后勤線漫長,總比武朝費力。若是等到他修養完畢主動進攻,武朝必然難擋,因此最好是打亂對方步調,主動出擊,在來回的拉鋸中消耗金人國力,這才是最好的自保之策。
持著這些理由,主戰主和的雙方在朝堂上爭鋒相對,作為一方的主將,若只是這些事情,君武或許還不會發出如此的感慨,然而在此之外,更多麻煩的事情,其實都在往這年輕太子的肩上堆來。
武朝南遷如今已有數年時光,最初的繁華和抱團過后,許多麻煩事都在露出它的端倪。其一便是文武雙方的對立,武朝在太平年景原本就重文輕武,金人南侵后,國破家亡,雖然一時間體制難改,但許多方面總算有了權宜之策,武將的地位有所提升。
及至君武為太子,年輕人有其火爆的性格,了解到朝堂內部的盤根錯節后,他以粗暴和大包大攬的手法將韓世忠、岳飛等頗有前途的武將保護在自身的羽翼之下,令他們在長江以北經營勢力,鞏固力量,伺機北伐,這樣的情況一開始還無人敢說話,到得如今,雙方的沖突終于開始顯出端倪來,近一年的時間里,朝堂中對于北面幾支軍隊武將的參劾不斷,大多說的是他們招募私兵,不聽文官調遣,長此以往,必出大禍。
這一次對于岳飛軍功的壓制,便是近一年來雙方爭吵的延續。
而另一方面,當北方人大規模的南來,初時的經濟紅利過后,南人北人雙方的矛盾和沖突也已經開始醞釀和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