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贅婿 > 第七三四章 天地不仁 萬物有靈(下)

          第七三四章 天地不仁 萬物有靈(下)(2 / 5)

          寧毅看著這一切,手指輕輕敲打著欄桿,低聲說話,語氣在遠處那激昂的打斗中,卻顯得平靜。猶如區隔于世界的另一端。

          “……一個人在世上如何生活,兩個人如何,一家人,一村人,直至千萬人,如何去生活,厘定怎樣的規矩,用怎樣的律法,沿怎樣的習俗,能讓千萬人的太平更為長久。是一項最為復雜的計算。自有人類始,計算不斷進行,兩千年前,百家爭鳴,孔子的計算,最有代表性。”

          “孔子的一生,追求仁、禮,在當時他并沒有受到太多的重用,其實從現在看過去,他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認為,他首先很講道理。以德報怨何如?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是使善惡有報的基本說法。在當時的社會,慕俠義,重復仇,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正義很簡單。后世所稱的以德報怨,其實是鄉愿,而鄉愿,德之賊也。然而,單說他的講道理,并不能說明他的追求……”

          “孔子的論語里,有子貢贖人、子路受牛的故事。魯國有律法,國人若是見到同胞在外淪為奴隸,將之贖回,會得到獎賞,子貢贖人,不要獎賞,而后與孔子說,被孔子罵了一頓,孔子說,這樣一來,別人就不會再到外面贖人了,子貢在實質上害了人。而子路見人溺水,對方送他一頭牛,子路欣然接下,孔子非常高興:國人往后必然會勇于救人。”

          “而在這個故事之外,孔子又說,親親相隱,你的父親犯了罪,你要為他隱瞞。這個符不符合仁德呢?似乎不符合,受害者怎么辦?孔子當時提孝道,我們以為孝重于一切,然而不妨回頭想想,當時的社會,地廣人稀國家松散,人要吃飯,要生活,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其實是家庭,那個時候,如果反著提,讓一切都秉承公道而行,家庭就會破裂。要維系當時的生產力,親親相隱,是最務實的道理,別無他*********語》的許多故事和說法,圍繞幾個核心,卻并不統一。但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只要一個統一的核心,我們會發現,孔子所說的道理,只為了真正在實質上維護當時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這,是唯一的核心目標。在當時,他的說法,沒有一項是不切實際的。”

          寧毅敲打欄桿的聲音單調而平緩,在這里,話語微微頓了頓。

          “春秋之后,國家的范圍擴大,漸漸發展,一個國家已經不是一城一地了。人們雖然拿起論語治天下,以直報怨卻慢慢的在淡化,子貢贖人子路受牛不再被提倡,至唐時,國家的存在進一步增強,親親相隱也被限定了范圍,謀反謀逆不可隱。我們說,以德報怨真的合道理嗎?如果大家都說以德報怨,有一天你要報仇,豈不是會被大家阻止?然而在實質意義上,國家越來越大,一個地方的人到另一個地方,你不了解旁邊的人,他說報仇,你如何查證?如果大家都性情剛直,以直報怨,社會反有可能過猶不及,在實質上崩潰。所以當國家有千萬之民,官員、執法又不可能時時到位時,弱化民眾的性情,成為實質上長久的道路。”

          “春秋戰國,秦漢晉唐,至于如今,兩千年發展,儒家的代代改進,不斷修正,是為了禮嗎?是為了仁?德?其實都只是為了國家實質上的延續,人在實質上得到最多的利益。然而論及對與錯,承業,你說他們對還是不對呢?”

          方承業蹙著沒有,此時卻不知道該回答什么。

          寧毅看著武場上的打斗:“兩千年了,億萬人生了又死,任何國家,區區兩百年的延續。論及對錯,承業,圣人論對錯的方法,與鄉愿是不同的。”

          他微微的,嘆了口氣:“世人皆愿意相信對與錯的判定,普通人面對事情,問一句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相信按對的做一定會好。譬如何時務農,我們在最好的日子插秧,剩下的放歸天意,簡單明白,對吧?”

          寧毅笑了笑:“兩千年前,孔子與一群人——或許也是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討論怎么樣過日子,能過下去,能盡量過好。兩千年來,人們修修補補,到現在國家能延續兩百多年,我們能有當初武朝那樣的繁華,到終點了嗎?我們的終點是讓國家千秋百代,不斷延續,要尋找方法,讓每一代的人都能夠幸福,基于這個終點,我們尋求千萬人相處的方法,只能說,我們算出了一條很窄的路,很窄很窄,但它不是答案。如果以要求論對錯,我們是錯的。”

          “孔子不知道怎樣是對的,他不能確定自己這樣做對不對,但他反復思考,求真而務實,說出來,告訴別人。后世人修修補補,然而誰能說自己絕對正確呢?沒有人,但他們也在深思熟慮之后,推行了下去。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在這個深思熟慮中,他們不會因為自己的善良而心存僥幸,他嚴肅認真地對待了人的習性,嚴肅認真地推演……反面如史進,他性格剛直、信兄弟、講義氣,可推心置腹,可向人托付性命,我既欣賞而又敬佩,然而赤峰山內訌而垮。”

          “什么對,什么錯,承業,我們在問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是在推卸自己的責任。人面對這個世界是艱難的,要活下來很艱難,要幸福生活更艱難,做一件事,你問,我這樣做對不對啊,這個對與錯,基于你想要的結果而定。但是沒人能回答你——世界知道,它會在你做錯了的時候,給你當頭一棒,更多的時候,人是對錯參半,你得到東西,失去另外的東西。”

          “人只能總結規律。面對一件大事,我們不知道自己接下來的一步是對還是錯,但我們知道,錯了,非常凄慘,我們心中恐懼。既然恐懼,我們反復審視自己做事的方法,反復去想我有沒有什么遺漏的,我有沒有在計算的過程里,加入了不切實際的期待。這種恐懼會驅使你付出比旁人多無數倍的心力,最終,你真正盡力了,去迎接那個結果。這種恐懼感,讓你學會真正的面對世界,讓人學會真正的責任。”

          “試想一個普通人,經營一攤子生意,他很善良,看著身邊一切都和樂融融就行,他不在乎三姑六婆在里面拿了錢,不在乎自己兄弟在臺面下有私心。有一天生意垮了,他說,我就是個普通人,我善良有錯嗎?設想有一天,這個人要經營一個國家……”

          最新小說: 不做女主做系統 特種兵:開局打爆一個連 紅樓潛龍 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 明末:從游秦淮河開始 登基吧!大王! 紈绔小將軍 帝國大閑人 煙冥望阡陌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云龍
        2.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3.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最近免费观看高清韩国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