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華夏軍至小涼山中,生息修養,戰戰兢兢,在內,于當地百姓秋毫無犯,在外以契約、誠信為來往之標準,不曾欺凌與虧欠他人。自武朝更換新君之后,華夏軍一直保持著克制與善意,但如今,這份克制與善意,為人所誤解。有人將我軍之善意,視為軟弱!武建朔九年,在女真宗輔、宗弼對江南虎視眈眈,華夏將面臨望族滅種之禍的前提下,武朝,以武襄軍十萬人悍然來犯,寧可在外患最盛之情況下,不顧滅頂之災,袍澤相殘、同室操戈——”
……
長江以北的中原,餓鬼們還在膨脹和毀滅著所能見到的一切,汴梁被圍困了數月,隨著秋日的過去,被餓鬼焚燒的田畝顆粒無收,積蓄已經耗盡。在汴梁附近,無數的城池遭遇了同樣的厄運。
阿里刮率領軍隊出擊,數度擊潰和屠殺了遭遇的餓鬼部隊,曾經隸屬偽齊的數支大軍也在竭力地對抗著餓鬼們的進犯,在這個秋天里,有百萬之眾或餓死,或被殺死在了這片大地之上,尸臭蔓延,瘟疫開始擴散。但餓鬼的數量,仍在以不可抑制的速度不斷膨脹。
被饑餓與病痛侵襲的王獅童已然瘋狂,指揮著龐大的餓鬼大軍進攻所能見到的每一處:人太多了,他并不介意讓餓鬼們盡量多的損耗在戰場之上。而糧食已經太少,即便攻下城池,也不能讓跟隨的人們飽腹太久,餓鬼所到之處,山嶺上的樹皮草根已經被吃光,秋天過去了,些許的果實也都不再存在,人們架起鍋、燒起水,開始吞噬身邊的同類。
一部分掌控地盤的偽齊軍閥甚至試圖讓開道路,令餓鬼們南下,但餓鬼如人海般選擇了攻城。江南太遠太遠,他們只能抓住眼前的每一顆糧食。
渺小、瘦弱、皮包骨頭的人們一路前行,哭泣都已經無淚,絕望伴隨著他們,一點一點的隨著涼意席卷,就要浸透這片人間地獄。
無人能擋。
黑旗的八千精銳躲避著這絕望的海潮,還在趕往徐州。
……
“……對于鄰人之短視與愚蠢,華夏軍不會坐視和姑息,對于一切來犯之敵,我軍都將給予迎頭的痛擊……今武襄軍已敗,為保證華夏軍之存續,保證涼山居民之生存和利益,保證華夏軍一直以來所維持的與各方的商道與往來,在武朝不再能維護以上諸條的前提下,華夏軍將自身力量保證我方朝東、朝北等各路商道之安危。在武襄軍全面投降的前提下,我方將會接管由涼山往東、往北,直至以梓州為界等各地之衛戍任務……”
寧毅說到這里,身邊的雍錦年抬起頭來,張大了嘴……
……
大名府,李細枝率十七萬大軍抵達了城下,與此同時,祝彪率領的一萬一千華夏軍穿山過嶺,直朝李細枝所在的黃河岸邊而來。
戰鼓似雷鳴,旌旗如大海,十七萬大軍的結陣,巍然肅殺間給人以無法被撼動的印象,然而一萬人已經直朝這邊過來了。
“……狂妄小兒,竟真敢與我軍開戰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