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陽光照射下來,劍門關城樓間,來往的旅客絡繹不絕。除大戰前最多的商人外,此時又有不少俠客、書生夾雜其中,年輕的書生帶著意氣風發的感覺往前走,中老年的儒者帶著審慎的目光觀察一切,由于城樓修葺未畢,仍有部分地方殘留戰火的印記,不時便引起人們的駐足觀看、議論紛紛。
華夏軍原本持的是隨意觀看的態度,但到得后來,人群的聚集影響通路,便只好時不時地出來趕人
“保持秩序!往前頭走,這一路到成都,有的是你們能看的地方——”
寧毅與左修權,便從不遠處的山頭上看下來。
“……那寧先生覺得,新君的這個決定,做得如何?”
左修權提出問題,寧毅笑了笑:“你們左家的想法呢?跟,還是不跟?”
“如寧先生所說,新君硬朗,觀其所作所為,有破釜沉舟哀兵必勝之決心,令人慷慨激昂,心為之折。不過破釜沉舟之事之所以令人津津樂道,是因為真做起來,能成者太少,若由今日形勢判斷,我左家內部,對此次革新,并不看好……”
寧毅看著他,左修權頓了頓:“……但是,左家會跟。”
寧毅笑起來:“不奇怪,左端佑治家真是有一套……”
“叔父去世之前曾說,寧先生豁達,有些事情可以攤開來說,你不會見怪。新君的能力、心性、資質遠勝于之前的幾位陛下,可嘆的是武朝得其太晚,但既然由其繼位,那不論前方是怎樣的局面,左家是要陪著去蹚一蹚的。”
左修權拱了拱手,言語誠懇,寧毅便也點了點頭:“革新的邏輯是成立的……新君繼位,籠絡各方,看起來立刻就能繼承正統的權力,但繼承之后怎么辦?修修補補,它的上限,今天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茍延殘喘幾年,面對著臨安那幫傻逼,吳啟梅劉光世這些蠢蠢欲動的家伙,你們可以打敗他們、殺了他們,但不久之后還是死路一條,打不過女真人,打不過我……我坦白說,將來你們恐怕連晉地的那個女人都打不過。不革新,死定了……但革新的問題,你們也清清楚楚。”
寧毅的目光望過來:“這不是幾家幾戶支持或者不支持的問題,如果放在經商上,這是整個游戲框架,人才培養體系不配套的問題。過去兩百年的時間,武朝都是在‘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框架里運作的,你們的人才培養,在無數的細節上都是與這個理論配合的。今天,武朝危亡在即,如同你們這些掌權人,并不是沒有為武朝付出的覺悟,左家會跟著走,還有不少的大儒、有識之士會傾家蕩產共赴國難,但是,你們下面的人呢?”
“在相對長的一個過程里,跟隨君武走的人,要自覺地付出更多,而獲得更少。左先生你們這樣的高層,是使命感趨勢,你們不要錢不要回報,但只是左家一系,牽動的讀書人上千,順帶影響直接或者間接跟你們吃飯的人數以十萬計,到了他們那里,關系到的就是每天的柴米油鹽,為了皇帝你可以破家抒財,你還是不會餓肚子,但他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