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借問一下,那個張村怎么去啊?”
初秋的陽光之下,風吹過原野上的稻海,書生打扮的俠客攔住了田埂上挑水的一名黑皮膚村姑,拱手詢問。村姑打量了他兩眼。
“朝大路那頭走,小半日就到了……最近去張村的咋這么多,你們去張村做啥子哦。”
“最近去張村的,很多?”
“不少,昨日也有人問我。”
“哦,不知道他們去干什么。”書生若有所思,隨后笑了笑,“在下乃湖州士子,聽聞華夏軍得了天下,特來張村投奔,討個功名。”
“湖州柿子?你是個人,哪里是個柿子?”
“哦……讀書人,士子,是讀書人的意思。謝過姑娘指路了,是那條道吧?”
“嗯,大路,往南,直走。讀書人,你早說嘛。”皮膚有些黑的姑娘又多打量了他兩眼。
“謝謝,謝謝。謝過姑娘,指路之恩。”
對話結束,書生行了禮,看著那黑姑娘挑了水朝不遠處的村子走過去,便朝了另一邊前行。他的五位兄弟正在不遠處的小河灘邊等著,書生過去,跟幾人確認了方向并未走錯。
“近來去張村的人多,怕是會引起注意吧?”有人擔心。
“若全是習武之人,恐怕會不讓去,不過華夏軍擊敗女真確是事實,近來前去投奔的,想來不少。咱們便等若是混在了這些人當中……人越多,華夏軍要準備的兵力越多,咱們去拔個哨、放把火,就能引得他疲于奔命……”
“說得也是。”
“咱們既然已經接近張村,便不好再走大路,依小弟的看法,遠遠的沿著這條大道前行就是了,若小弟估算不錯,大道之上,必定多加了哨卡。”
“那就這么定了。”
幾人定好計劃,又有人笑起來。
“說起來,方才那姑娘,長得不錯啊。”
“……黑是黑了一些,可長得壯實,一看便是能生養的。”
“幾位哥哥不知,近看起來,其實模樣挺清秀,咱方才說自己是讀書人,她可結結實實地打量了我好幾眼,那眼神……你們知道,其實這些村里的,整天想的,就是能配個讀書人,戲文上都是這么唱的……”
“別說,五弟扮讀書人這模樣,實在絕了,就剛才那姑娘,咱們要上門提親,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