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子之名召喚藩王入京主政,看起來是沒什么問題,可也要看召喚的對象是誰。從趙王和淮南王一戰之后,圣旨還有多少約束力,不少朝臣都是很懷疑的。
要是沒有淮南王兵敗身死的前車之鑒,說不定秦王、燕王真的會聽從圣旨來到京師。不過現在么?燕王司馬季聽說正在幽州招兵買馬,這就是擁兵自重的前兆。秦王司馬柬就更不用說了,他都坐鎮關中多少年了。
不得不說大多數朝臣都平時不吭聲不吭氣,但心里是不糊涂的,很快就明白其中的風險,一個弄不好,兩個手握重兵的藩王就會起兵,至于借口么?清君側,多簡單……
只不過朝臣能看見的和孫秀能看見的,并不是一個東西。最近孫秀頻頻給外地的藩王書信,幾乎所有的回應都是正面態度,似乎除了司馬季這個混蛋之外,都對洛陽的事情磨不過關心,提及司馬季的時候,也都紛紛表示自己會站在朝廷一邊。
唯一的例外就是秦王司馬柬了,司馬柬在書信當中也沒什么不客氣,甚至還有示好的意思,只不過關中調運糧草,整訓軍隊,這么大的動靜是不可能沒人稟報給孫秀的。
燕王司馬季雖然能征善戰,但幽州畢竟是邊塞,威脅還遠在天邊。坐鎮長安的秦王司馬柬可不同,一旦司馬柬的關中大軍東出潼關,沒幾天就能兵臨城下。
從齊萬年之亂過去之后,關中已經恢復了生機,最近一年迎來了大豐收,一旦司馬柬準備完畢,估計就是大戰來臨的時候。出于種種原因,賈后活著的時候最終也沒把這位秦王怎么樣,楚王、淮南王先后身死,更是讓司馬柬明白,絕對不能被困在洛陽。
在司馬倫眼中,司馬柬這種行為就是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便采納了孫秀的建議,將兩個不聽話的藩王召到洛陽,同時收回關中和幽州的兵權。
經過暗中的書信試探,孫秀差不多斷定,篡位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司馬倫并非沒有坐穩江山的可能,只要他爭取到宗室的支持。而司馬倫作到這一點并不困難,因為他自已就是宗室的元老,司馬氏僅存的祖父輩人物之一。
對于宗室遠親而言,司馬倫當皇帝并不損及他們的利益。大家都姓司馬,他依舊是皇帝的親戚,而且,新皇帝為了籠絡人心,必定有加官進爵的舉動,越是位高權重,越是要加大籌碼。
那么只剩下一個障礙,就是當今天子的一母同胞的弟弟,坐鎮長安領關中大軍的秦王司馬柬,武帝司馬炎的親兒子當中,現在只有司馬柬仍然位高權重。當初坐鎮荊州的楚王司馬煒已經身死,坐鎮淮南的淮南王司馬允已經被誅殺。
三大軍鎮已去其二,只要解決了司馬柬,當初武帝司馬炎設置保護司馬衷的軍鎮就全面崩盤,理論上就不會有人反對司馬倫做皇帝了。
司馬季本身也被排除在外,上一代燕王雖然是司馬昭的兒子,卻早已經被過繼給了司馬昭的弟弟清惠亭侯司馬京,過繼出去了就和司馬昭一脈再無關系。
其他宗室不把燕王一脈當成司馬昭一脈的人,司馬季也不覺得自己和司馬昭有什么關系。身為宗室遠親,誰做皇帝不是做。可惜燕王比較不上道,非跳出來給了孫秀一悶棍,打亂了孫秀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