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不是大晉帝國,我們做事不需要考慮后果,也不需要推斷以后會變成好事還是壞事,那就先試試。”司馬季老神在在的道,“本王的立場會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今日本王可以加強基督徒的力量,明日也可以把怎么對付基督徒的辦法,告訴戴克里先,只要這位羅馬的皇帝態度良好,本王也不是不可以合作。”
“你們不要以為廢除奴隸制,羅馬帝國會變的更強大,你們永遠都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深坑還是坦途。”司馬季說了一句一語雙關的話,這些學生可能還不了解,但沒關系,他們只需要知道燕王不會坑害自己的國家就行了。
唐強周榮等人的擔心,無非是擔心,一旦廢除奴隸制使得埃及變得凝聚力提高,萬一被羅馬帝國學去了會變得更強大,要知道在這之前,燕王一直和他們說,一定要維持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的平衡,現在竟然會幫助羅馬人?
但司馬季有自己的考慮,大晉、羅馬和波斯、雖說他之前曾經調侃過,今天下三分、波斯疲敝、羅馬偏安的話。可實際上三個國家是完全不一樣的。大晉雖說還沒從漢末的人口災難當中恢復過來,但畢竟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現在人口也算是勉強夠用。
也就是說大晉的基本盤還在,加上大晉周圍至少北方自古人煙稀少。南方有地形阻隔,點都是一幫弱雞,不構成威脅。最底層的基礎其實還是最好的。
至于羅馬波斯,各有各的問題,波斯帝國的中央集權會更高一些。至于羅馬,羅馬元老院現在還在,并且一直到了君士坦丁大帝的時候,才徹底被邊緣化。
從羅馬共和國開始,一直到威尼斯共和國,乃至歐洲各種各樣的城邦,以及聯盟,最后到英國,雖然并不是一直延續,但貴族共和確實都是一直存在的。就算是羅馬元老院當中,也存在羅馬帝國各地的代言人。
這種情況其實就像是后世很多國家的議員,不要以為議員都是選出來的,很多議員選舉只是一個過程,歸根究底能成為代言人,還是因為地方自治。羅馬帝國雖然各時期的情況不同,但這種地方自治是存在的。
所以說羅馬帝國和他的徒子徒孫,自古就有出現議會制的可能。而東方這種可能只存在于理論當中,東方根本就沒有城邦,地方自治更是不可能。從戰國之后,中原王朝就已經是中央集權大帝國的模式了。
羅馬帝國一直存在地方自治的基礎,元老院充斥著各地行省的代言人。好處在后世體現了出來,畢竟總有漏網之魚出現,形成了類似威尼斯共和國的富庶城邦。一直讓這種模式沒有被鏟除,最終讓歐洲后來居上。
壞處也是一眼能看出來的,在司馬季的眼中,羅馬帝國真的是早晚都會分裂。廢除奴隸制,會一定程度上瓦解掉地方行省的實力。會讓羅馬帝國更穩定的運轉,但是必然會在性質上靠近東方的中央集權帝國。
后來的東羅馬帝國,在性質上已經和它對峙的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差不多了。羅馬元老院被君士坦丁大帝,在戴克里先的基礎上更加被邊緣化,最后更是消失的無聲無息。